昆仑奴 : 独在异乡为异客
标签: 文化符号

螺髻长卷不裹头
昆仑奴在唐代时留下点点陈迹,有关他们的陶俑也纷纷出土。图为出土于西安的昆仑奴陶俑,他发髻卷曲,肚皮半遮半掩,透露出强烈的异域风情。
摄影/艾柯
昆仑奴在唐代时留下点点陈迹,有关他们的陶俑也纷纷出土。图为出土于西安的昆仑奴陶俑,他发髻卷曲,肚皮半遮半掩,透露出强烈的异域风情。
摄影/艾柯
唐大历年间,官二代崔生在探望一名一品大员时,对他府上的家妓红绡暗生情愫。临走时,红绡对崔生做了个手势,可崔生怎么也解不开其中的奥秘,竟患上了相思病。家中的老奴摩勒不忍看少主茶饭不思,挺身相助,拆解了红绡的谜语,促成二人暗中相见,最后还背着红绡悄无声息地飞到崔府。有情人终成眷属,但摩勒高超的武艺却引来了一品大员的追杀。摩勒被胆小怕事的崔生出卖,被官兵围堵。他毫无怯色,飞越高墙叠院,穿过刀枪剑雨,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
在唐传奇《昆仑奴》里,裴铏笔下的摩勒其实是个黑人大侠。他身份卑微,却智勇双全、果断率性,颇有“扫地僧”一般的戏剧效果。而摩勒的原型,就是当时极为流行的黑人奴隶:昆仑奴。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