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菜
味蕾与乡情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5年第05期 作者: 韩韬 

标签: 歙县   文化符号   文化遗产   

作为享誉中国的八大菜系之一,徽菜扬名立万与徽商的奔波有关;与徽地往昔的贫困生活有关;也与食物运输的不便有关……令人惊诧的是,在这些不利条件下,徽菜却异军突起,出色地解决了各种口味问题。糅合徽州文化、徽商、菜式制作的徽菜,凝聚着深沉古朴的乡情,也张扬着徽人的个性,走向四面八方。
春华秋实
山居里的普通人家,对晒秋总有着深厚的情感。新鲜蔬果需要贮藏,香甜的美味更需要晾晒得来,它们统统被收进硕大的笸箩中,蔚为壮观。动辄数月的成果,或者入菜,或者小食。
摄影/毕隽

徽商少不了的“行军粮”

徽州在中国近代出了一位“圣人”,名叫胡适,他的一生都洋溢着浓郁的乡情。胡适这样谈起对家乡的印象:“徽州是个闭塞的地方,四面皆山,地瘠民贫,山地多种茶。每逢收茶季节,茶商经由水路从金华到杭州再到上海求售,所以上海的徽州人特多,号称徽帮,其势力一度不在宁帮之下。”

当然,这都是他那个年代的事,这类景象早已烟消云散,但徽帮却总不被人忘记。除了百转千回的传奇故事以外,迷上徽菜的“吃货”们,尤其应该铭记徽商的贡献——几样徽菜。

责任编辑 / 刘睿  图片编辑 / 朱浩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