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北野外寻蛇

    蛇类爱好者、研究者侯晟岳经常去野外寻蛇,他总结了在北京、云南西双版纳两地的找蛇故事,希望大家通过本文“正反双向学习”—喜欢蛇的朋友,可以了解正确的找蛇和观蛇方式;……

    作者: 侯晟岳   出自:2025年第01期

  • 蛇能有多怪?

    一条“长虫”能长出什么花样?其实蛇的外貌也很多样,有“肥环”也有“瘦燕”,有的长出“诱饵”,有的自带“天线”。在各自的生境中,蛇类演化出各种奇特的样貌。

    作者: 侯晟岳   出自:2025年第01期

  • “贪吃蛇”无所不吞

    蛇类中没有“素食主义者”,都是掠食为生的。它们食谱非常广泛: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还包括自己的同类,几乎无所不吃。为了捕捉与吞吃,它们演化出精妙绝伦的“下……

    作者: 史静耸   出自:2025年第01期

  • 蛇类谣言终结者

    我们向读者征集了一批有关蛇的疑问,去咨询了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史静耸博士。不问不知道,原来我们对蛇的误解这么深……

    作者: 史静耸   出自:2025年第01期

  • 折只小船入梦来

    在北京的朴树上,生活着6种蝴蝶幼虫。其中明窗蛱蝶以蛹越冬,朴喙蝶以成虫越冬。其他4种都以幼虫越冬:其中大紫蛱蝶、黑脉蛱蝶和拟斑脉蛱蝶,我都已经找到过越冬幼虫,全部藏……

    作者: 唐志远   出自:2024年第12期

  • 平凡而伟大的草地

    文艺复兴时期的德国画家阿尔布雷希特·丢勒,因为留下许多英俊忧郁的自画像而闻名。不过今天想介绍的,是他的一幅小水彩《大块草地》(现藏于奥地利阿尔贝蒂娜博物馆)。原画……

    作者: 王钊   出自:2024年第12期

  • 磷 多才多艺的“百变冷光”

    在常见的非金属元素中,磷的形象相当复杂:它是会自燃的“危险分子”,是水中的污染成分,是炙手可热的新锐材料,同时又能帮人体搭建骨架、支持植物光合作用……就连它的发现……

    作者: 徐欣宇   出自:2024年第12期

  • 树鼩 谁也不像,我就是我

    都说人类祖先很像猴子(不是今天的猴子),那么猴子的祖先长什么样呢?在我国南方的森林里,有一类酷似“尖嘴松鼠”的小动物——树鼩,或许能为你提供一些参照。

    作者: 陈之旸   出自:2024年第12期

  • 飞廉花儿开,蜂蝶赴宴来

    今年6月末,我和朋友去河北崇礼刷山。车在一条狭窄山路上拐了一个弯,突然发现前方好多蝴蝶飞舞,蔚为壮观。定睛一看,路边高大的野花盛开,引蝶来干饭。停车细细欣赏,这里……

    作者: 李聪颖   出自:2024年第12期

  • 冲冠一怒 惊变红颜

    “十一”假期,贵州黔南的茂兰自然保护区游人如织。大家主要都是来探洞的,而我还是专注寻虫。白天温度高的时候,蝴蝶很多,但干扰太多不好拍摄。

    作者: 唐志远   出自:2024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