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青铜矛:步战宜短,车战需长
升级:石块换青铜
上回说到自新石器时代起,人类就已站在食物链的巅峰。武器的主要用途,从狩猎转变为战争,这让矛的设计思路发生改变。四五千年前的夏末商初,我们的祖先踏入青铜时代。青铜是纯铜加入锡或铅的合金,也是人类掌握的第一种合金。与以往打造矛头的石料相比,青铜坚硬、不易折断,高温下还具有强大的可塑性。于是矛的形制迅速演化。
青铜矛头的固定
石矛升级为青铜矛,首先体现在矛头的固定方式上。石矛为打制成形,固定在矛杆上只能采用扦插捆绑方式。这种结构在强力冲击下,矛头常会反向顶裂木杆。而青铜矛是铸造成形,很容易就能浇铸出个套筒结构——称作“骹”(qiāo,原指胫骨,取其空心之意),套在木杆顶端就能承受更大的冲击力。骹的横截面开始都是圆的,后来改为椭圆或菱形,目的是防止木杆转动松脱。矛的木杆随后有了更多功能设计,专称为“矜”(jīn),其特殊性留待后续。有骹套住矜还嫌不够牢固,商代骹矛底部大都有两个“耳穿”,还需绳索通过耳穿紧紧捆绑扎牢。到西周晚期,骹部穿孔打钉逐渐代替了耳穿捆绑固定,这样更节省成本,也避免了绳索断裂的隐患。
责任编辑 / 苏义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