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新西兰人工松林用地约为170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6%,满足不断增长的内需之外,还提供了林产品中93%的出口额,实现了可持续发展。今天,新西兰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优质木材资源出口国。
新西兰松 拯救森林危机的“绿色移民”
作为世界上在人工造林事业中取得辉煌成就的国家,新西兰十分重视树种的遗传改良,建立了多种新型种子园,突破了新西兰松无性盛殖的技术难关,居世界领先水平。近年来,澳大利亚、智利等国也借鉴了新西兰的造林经验和模式,发展迅速。图为澳大利亚的一处新西兰松人工林,育苗基地和管理有序的林场合二为一。
新西兰松 拯救森林危机的“绿色移民”
三沙永兴机场,连接碧海长空
2012年海南省三沙市成立,辖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总面积200多万平方公里。目前我国在三沙市共建有4座机场——永兴、永暑、美济和渚碧机场。
风景不仅在路上,也在“将出发”和“快到达”时
杨军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研究员
海昏侯墓考古队 领队
海昏侯内棺中隐藏着的刘贺秘密
至少8块尾椎骨完好地保存其中,通过扫描可以建立部分尾椎的3D模型(上图)。经过扫描和分析,作者及其团队推测这截尾巴所属的恐龙可能属于一只手盗龙类。这块琥珀中的标本没有表现出挣扎的痕迹,同时亦无明显的腐败迹象,也就是说,这只恐龙被树脂包裹时或许刚刚死亡。
缅北琥珀矿
俄罗斯自然资源在其北极地区的分布和比重
俄罗斯北极大陆架面积约占俄罗斯大陆架总面积的70%,海岸线绵长,几乎占到全部北极地区海岸线的一半以上,自然资源丰富。其中,油气资源蕴藏量占俄大陆架油气资源总量的87.5%,稀有金属等矿产资源也集中分布在北极地区。
航行在世界最北航道上
走向世界的“绿色黄金”
事实上,在新西兰人工松林的发展早期,主要目的是满足国内需求。可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新西兰松便用优秀的表现得到了人们的认可,相关林产品如原木、人造板、纸浆等源源不断进入国际市场。图为堆满原木的新西兰某港口。
新西兰松 拯救森林危机的“绿色移民”
于南苑机场起飞,可以获得距天安门最近的空中视角
南苑机场和西郊机场是北京仅有的两座位于五环之内的机场。南苑机场跑道为正南正北方向,最北端距离南四环仅3公里,距离天安门仅12公里。为了避开北京的禁飞区,从南苑向北起飞的飞机都要先爬升,然后大角度左转或右转,再加入相应的离港航线。如果飞机是向北起飞然后右转时,坐在左侧靠窗的位置上,你就可以从距天安门最近的空中视角,欣赏包括天安门广场、故宫在内的北京中心城区。
风景不仅在路上,也在“将出发”和“快到达”时
图中的琥珀则保存了一只蜥蜴的前肢,肢体已经腐化,但恰好能够清晰地展示白垩纪蜥蜴的骨骼结构,可以与现生动物相对比(摄影/王宁)。
缅北琥珀矿
新西兰松,高产速生的“松之王子”
新西兰松增长迅速,年均生长量可达到每公顷30立方米左右,轮伐期20到25年,在砍伐前高度可达40米。人工林提供的大量优质木材满足了内需和贸易需求,让天然林得以休养生息。因其对环境和经济的出色贡献,新西兰人亲切地将其称为“松之王子”。图为几株高大的新西兰松。
新西兰松 拯救森林危机的“绿色移民”
在亚丁机场起降时你可以从空中欣赏海子山古冰帽遗迹,在候机时你可以在特设的观景平台上,拍到以起飞的飞机为前景,背景是格聂神山、肖扎神山、克麦隆神山的绝美照片。
风景不仅在路上,也在“将出发”和“快到达”时
从育种到采伐,不缺席的高效管理与科技
新西兰的人工松林堪称是典型的“高科技林业”。从林地准备到育苗、打枝、间伐到采伐运输和贸易,都实现了集约化管理。今天,新西兰木材采伐几乎全部来自人工林。图为正在人工松林中进行作业的林业机械。
新西兰松 拯救森林危机的“绿色移民”
饶慧芸 博士
中国科学院
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缅北琥珀矿
九峰林场,新西兰松在中国的新家园之一
除新西兰外,新西兰松在智利、澳大利亚、南非、西班牙都得到了成功发展。林业专家认为,中国贵州、湖北、湖南、四川、重庆和云南的一些地区也是发展新西兰松的理想地区。图为湖北九峰试验林场。20年前在这里种下的新西兰松人工林已日渐葱郁。摄影/杨发勇
新西兰松 拯救森林危机的“绿色移民”
四川甘孜康定机场
甘孜康定机场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海拔4238米,是目前全世界海拔高度位列第四的民用机场。机场建在距离折多山垭口大约8公里的地方,跑道大致为西北—东南走向,顺着跑道向东南方向望去,海拔7556米的“蜀山之王”贡嘎山主峰和它周边的群峰宛如近在眼前。摄影/阿五
风景不仅在路上,也在“将出发”和“快到达”时
摄影 / 阿五
从空中俯瞰,安布里姆岛形状犹如魔法师的帽子
安布里姆岛位于瓦努阿图中部,四面环海,从空中俯瞰,形状犹如魔法师的帽子。岛上有两个活跃的火山锥——马鲁姆(Marum)火山和本博(Benbow)火山。300多年来,安布里姆岛火山活动频繁,最近一次火山爆发是2012年,爆发导致本博火山原有的熔岩湖消失,如今,岛上只剩下了马鲁姆火山熔岩湖。
探险“天堂之门”
天然森林、人工森林携手守护自然环境
新西兰森林面积约80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约30%,天然林占森林总面积超过80%。天然林类型复杂,主要为山毛榉群落和针阔混交林群落。天然森林主要用于生态保护、建立森林公园、涵养水土等,采伐受到严格限制。图为新西兰峡湾国家公园的航拍图,莽莽苍苍的天然森林围绕着碧玉般的水面。
新西兰松 拯救森林危机的“绿色移民”
加格达奇嘎仙机场,机场虽小,功能众多
加格达奇嘎仙机场,位于黑龙江省加格达奇主城区东南部。是在加格达奇航空护林站基础上扩建而成的多功能机场,不仅保障民航航班,它还身兼森林防火场站和航校教育的功能。万顷林海是这座机场最引人注目的风景(如图),而在机场邂逅全国仅有的4架全世界最大的直升机——米-26,又会成为你终身难忘的体验(下图)。
风景不仅在路上,也在“将出发”和“快到达”时
财富与景观,来自人工林的礼物
新西兰松每公顷年平均生长量约为25-30立方米,而美国长叶松是7立方米,俄罗斯和加拿大的云杉则不到2立方米。高产优质的人工林地为经营者带来可持续的高收益,也绿化了许多荒山。图中,近处为典型的新西兰牧场,远处则是深绿色的人工松林。牧业和林业景观彼此交错,成为新西兰壮美风景和国家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西兰松 拯救森林危机的“绿色移民”
稻城亚丁机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机场
稻城亚丁机场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稻城县北部桑堆乡海子山上,海拔高度4411米,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民用机场。因为海子山有“天外星球,千湖之山”的说法,所以亚丁机场的航站楼被设计成了极具视觉冲击力的“飞碟”形状。
风景不仅在路上,也在“将出发”和“快到达”时
白垩纪反鸟类:新生雏鸟已能自主捕食
胡冈谷地的琥珀包裹了小鸟“比龙”的头部、颈椎、翅膀、脚部和尾部,在近距离的观察下,鸟爪的角质层清晰可见。它刚刚出生几周,羽毛还没有发育到最终阶段。它具有早成性的特质,小小年纪就可以自己捕食和活动(图为复原图)。它的头骨有牙齿,这是典型的反鸟类特征。反鸟类与今鸟类(现生鸟类及其祖先)并列为鸟类演化史上的两个主要谱系,曾在白垩纪时期繁盛一时,但在残酷的演化之路上,“比龙”的同类和恐龙共同止步于白垩纪的尾声。
缅北琥珀矿
多才多艺的新西兰松
新西兰松的木材为中等密度,结构均匀,稳定性强。木材握钉力好,极易进行防腐、干燥和上色等处理,是优良的建材,也可用于家具、造纸等多方面,使用范围非常广泛。由于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新西兰的民居一般采用木结构,新西兰松木材则是最常见的建材。图为一栋正在施工中的多层木结构建筑。
新西兰松 拯救森林危机的“绿色移民”
三沙永兴机场为军民合用机场,拥有一条完备的长3000米的跑道,可以起降波音737以下的中小型飞机,目前开通了往返于海口美兰国际机场的定期包机航班。摄影/余明
风景不仅在路上,也在“将出发”和“快到达”时
百年砍伐,原始森林遭遇重创
19世纪,原始森林砍伐是新西兰早期的重要产业。对于初来乍到的早期欧洲移民来说,森林是提供财富和生产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尤其是高大的贝壳杉,乃是理想的船桅杆材料。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新西兰的原始森林遭到了巨量砍伐和破坏。图为一张1878年老杂志的插图,描绘了当年森林砍伐的情景。
新西兰松 拯救森林危机的“绿色移民”
高温、毒气以及飞溅的岩浆都会对探险者构成致命的威胁
防护装备对于人类的火山探险至关重要,隔热防护服的发明使得人类更深地探险熔岩湖成为现实。但即便如此,探险熔岩湖仍然有很大的危险性,翻涌的岩浆、升腾的毒气以及持续不断的高温都会对探险者构成致命的威胁。目前,马鲁姆火山的探险纪录是400米,这个纪录由新西兰火山学家杰夫・麦克利创造,他经过几次下探,成功站在了马鲁姆火山熔岩湖的岸边。上图为探险家正在顺着绳索沿着崖壁向下爬。
探险“天堂之门”
人工松林,绿色海洋也是“固碳”高手
人工松林对环境的另一个贡献是固碳,1公顷的松林每年可吸收超过20吨二氧化碳并将其转化为木材。今天,人工松林遍布新西兰全国,其中北岛占总种植面积的72%,北岛中部尤为集中。图为新西兰北岛的大面积人工松林,它们占据了新西兰第一大湖陶波湖和海岸之间的广阔土地,像是一片绿色的海洋。
新西兰松 拯救森林危机的“绿色移民”
这不是天外来客入侵地球,这是早期的火山学家!
从古至今,人类从未停止过对火山熔岩湖的探险,人类总是用尽各种方式,企图深入火山内部一探究竟。1960年,法国地质学家哈伦・塔捷耶夫拍摄了纪录片《魔鬼的高炉》,表现了非洲尼拉贡戈火山熔岩湖的壮丽景观。在这部纪录片中,哈伦・塔捷耶夫穿着“铁盒子”,犹如天外来客。
探险“天堂之门”
新西兰原木出口量变化图
近20年来,我国对原木和锯材的需求不断走高,市场购买力旺盛,已成为新西兰林产品最重要的贸易出口国。可以说,许许多多的新西兰松木材制品就在你我身边。
新西兰松 拯救森林危机的“绿色移民”
通过现代遗传育种和集约经营技术,林业已成为该国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图表中可见,林业中仅伐木业一项贡献的GDP就已远远超过了传统行业如羊毛产业,近年来逐步超过一些优势行业如牛羊肉、园艺水果等产业。
新西兰松 拯救森林危机的“绿色移民”
在人类还未抵达新西兰之前,原始森林覆盖了超过这里80%的土地。毛利人渡海到来后破坏了部分森林,欧洲移民登陆后又大举烧毁森林以辟为牧场。1910年前后森林危机已凸显,之后新西兰开始进行大面积人工造林。1990年前后新法规出台,对天然森林进行严格保护。近几十年来,天然林面积基本保持稳定。
新西兰松 拯救森林危机的“绿色移民”
恐龙尾部羽毛,在琥珀中如同随风摇曳的嫩草
在发现鸟翼琥珀后不久,作者及其团队又在来自胡冈谷地的琥珀中找到了一截非鸟恐龙尾巴。恐龙尾部的羽毛柔软茂密,轻轻“漂浮”在琥珀中(如图)。
缅北琥珀矿
掀开中国冰泡奇观的面纱
冰泡湖的形成条件虽然苛刻,但天下之大,无奇不有。除了已知的几个冰泡湖之外,或许仍有一些鲜为人知的精彩冰泡景观隐藏在山河之中。图为最后一抹霞光中的赛里木湖冰泡群。摄影/沈久泉
寻找中国的“冰泡湖” 湖泊“冻妆”由谁绘?
摄影 / 沈久泉
疾风吹雪,不舍昼夜的清道夫
能快速封冻的湖泊往往降雪也多,而狂风就是最高效的清道夫。它们不分昼夜,能快速将冰面上的积雪吹走,由此,精彩的冰泡景观才能展示在世人面前。亚伯拉罕湖就位于大风口位置,图为湖面上疾风吹雪的轨迹,可看出风的力度和速度。摄影/阿刘
寻找中国的“冰泡湖” 湖泊“冻妆”由谁绘?
摄影 / 阿刘
没有封冻的时候。加拿大的亚伯拉罕湖是躁动的,蓝色的湖水被风掀起又抛下,日夜不停,颇有几分海的气魄。可一旦严冬降临,亚伯拉罕湖又向世人展现出截然不同的面容。湖面上出现万千冰泡,如同魔幻世界中的灵湖。当地气温多变,冬季也可能骤然升温,冰面的一层融水如镜面般倒映着群山和霞光,冰泡景观在半融化的湖冰中显得格外灵动。摄影/阿刘
寻找中国的“冰泡湖” 湖泊“冻妆”由谁绘?
摄影 / 阿刘
古老树脂的封印,生物学家的福音
白垩纪小鸟“比龙”恰巧被树脂包裹,历经一亿年方才重见天日,并辗转来到了中国科学家的实验室。透过金黄的琥珀,小鸟的飞羽纤毫毕现。缅甸北部的胡冈谷地丰富的琥珀矿藏可以追溯到当地白垩纪森林分泌的大量树脂,黏稠的树脂困住了“比龙”和各类生物,形成化石,封印至今。
缅北琥珀矿
冰、雪和风,冰泡湖奇观中的“岁寒三友”
欣赏冰泡湖,最好的天气是气温骤降而尚未下雪时。湖面急速封冻,平滑如镜,毫无杂质。如果已下过雪,连续几天的大风也能打造出冰泡的天然舞台。而如果恰好赶上了刚下完雪,厚厚的雪被便会把整个湖面盖住。图中,摄影师费力将积雪清开了一小块,才终于得以一睹冰泡的芳容。摄影/Jerry
寻找中国的“冰泡湖” 湖泊“冻妆”由谁绘?
摄影 / Jerry
矿区的每顶帐篷下都是一个狭窄的矿井,矿工需要徒手下到深约百米的矿井内,用简单的镐挖掘(供图/董华宝)。
缅北琥珀矿
显微镜下,琥珀诉说白垩纪的风貌
作者的办公室中存放了来自缅甸北部琥珀矿区形形色色的琥珀样品,其中有大量的昆虫与植物碎屑包裹物。被树脂包覆的内容物忠实记录了植物、动物、真菌、矿物等白垩纪细节,科学家可以借此探究当时的古环境与现在有何差异、各类物种经历了怎样的演化历程。
缅北琥珀矿
严冬之镜,壮观冰泡的完美舞台
蓝色冰层、丰富的气泡,严冬、大风、群山以及绚丽的霞光共同造就了亚伯拉罕湖独特的美感。狂风清理打磨后的湖面光滑如镜,是冰泡景观的最佳“底妆”。在大面积的冰泡群中,冰泡形态多变,错落有致,小气泡会汇集成为形态多样的大气泡,且因为湖面由上而下冻结,会形成多层的冰泡,像一本厚厚的书。
寻找中国的“冰泡湖” 湖泊“冻妆”由谁绘?
胡冈谷地:全球唯一正在开采的白垩纪琥珀矿区
胡冈谷地位于流经缅甸北部山区的钦敦江和塔奈河一带。矿区生活用品需要矿工去附近的小镇塔奈购买后运进来,由于地面泥泞不堪,这一路并不轻松(供图/李墨)。
亚伯拉罕湖遥感图
亚伯拉罕湖位于落基山脉中,群山环抱增加了冰泡景观的美感。更重要的是,亚伯拉罕湖湖口有人工大坝,湖水相对静止,冰川融水带来的矿物质得以富集,能形成迷人的蓝色冰层,此外湖底气泡可径直上升而少受水流的影响。这些都是冰泡景观形成的重要条件。
寻找中国的“冰泡湖” 湖泊“冻妆”由谁绘?
翅膀被树脂包裹时,小鸟还活着
2014年,作者及其团队在缅甸琥珀中发现了一只鸟类的翅膀(如图)。小小的翅膀展开后仅不到2厘米,它的主人与“比龙”一样属于反鸟类,不幸被树脂裹住翅膀,并成为首只出现在人类面前的真实的反鸟类。琥珀中保留的许多细节表明,这只小鸟被树脂困住时还活着,翅膀是在进入树脂内之后,才在无氧环境中渐渐腐败的。上图为这只小鸟的复原图。
缅北琥珀矿
黑龙江至鄂霍次克海 ——北海道引以为傲的流冰源自何方?
1911年
12月14日,挪威探险家罗尔德·阿蒙森成为第一个抵达南极点的人。
南极探险史:迟来的中国人
黑龙江至鄂霍次克海 ——北海道引以为傲的流冰源自何方?
矿区不乏琥珀商人的身影,他们在此粗选刚刚打磨出来的琥珀(供图/李墨)。
缅北琥珀矿
赛里木湖上的冰泡猎人
赛里木湖冬日严寒,来欣赏冬景的人不多。其实,除了冰泡景观之外,湖东北岸还有冰裂和“冰刀”奇观(破裂冰层产生翻转和堆积,仿佛一把把巨大的冰刀探出湖面)。由于湖面广阔,为了能找到冰泡景观,摄影师在赛里木湖上仔细搜寻,小型飞行器也成为侦察帮手。为了效果,摄影师需要趴在冰面上进行拍摄。摄影/沈久泉
寻找中国的“冰泡湖” 湖泊“冻妆”由谁绘?
摄影 / 沈久泉
1841年
英国探险家詹姆斯·克拉克·罗斯驶往南极洲,希望找到南极点,愿望没有达成,但他发现了罗斯海、罗斯冰架和罗斯岛,并宣布维多利亚地属于英国。
南极探险史:迟来的中国人
图中黄色为海冰及陆地冰雪覆盖区域
图为:1月13日
黑龙江至鄂霍次克海 ——北海道引以为傲的流冰源自何方?
1902年
英国探险家罗伯特·斯科特和爱德华·威尔逊抵达了南纬82°16′,这是当时人类抵达的最南端。
南极探险史:迟来的中国人
黑龙江至鄂霍次克海 ——北海道引以为傲的流冰源自何方?
缅北琥珀仍在为科学家创造更多惊喜
缅甸琥珀矿区令人惊喜连连,作者及其团队正在从中发现越来越多的重要标本。上图中,一只保存极好的蜥蜴被包裹在琥珀之中,身体上的花纹和体表鳞片的凹凸清晰可见;
缅北琥珀矿
黑龙江至鄂霍次克海 ——北海道引以为傲的流冰源自何方?
黑龙江至鄂霍次克海 ——北海道引以为傲的流冰源自何方?
腾冲:缅甸琥珀的古老集散地繁华至今
在二战和缅甸国内动荡局势的影响下,缅甸琥珀矿区的挖掘曾经一度停滞,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重新有限度地开放,琥珀产量渐渐增大。越来越多的琥珀离开胡冈谷地,通过密支那进入云南腾冲。腾冲自明代起便是缅甸琥珀的重要集散地和加工地,现在已经形成规模巨大的琥珀加工和交易市场,大大小小的琥珀商店鳞次栉比,商户来自缅甸和国内各地,举着手电挑选琥珀的科研人员和收藏者络绎不绝。摄影/刘正凡
缅北琥珀矿
郭培清
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教授
极地法律与政治研究所执行主任
极地与海洋门户创始人
航行在世界最北航道上
黑龙江至鄂霍次克海 ——北海道引以为傲的流冰源自何方?
作者还在缅甸琥珀中发现了可能属于两栖类的卵,这些卵柔软易破,却能如此完好地保存在琥珀中,令人震惊。
缅北琥珀矿
新西兰松耐贫瘠,对土地条件的要求不高。在新西兰,大量的人工松林被种植在不适合集约农业利用的土地上,如北岛中部的火山台地、海岸沙丘区域和贫瘠的丘陵地带。人工松林成为荒山绿化的有效工具。图为河滩地上的新西兰松人工林地。
新西兰松 拯救森林危机的“绿色移民”
琥珀中的动物肢体保存极为完好,具有与生前几乎无异的细节,是研究古生物演化的科学家们梦寐以求的素材。
缅北琥珀矿
缅甸琥珀矿区形成过程示意图
下面几张示意图展示了科学家推测的缅甸琥珀矿区形成过程。在距今约9900万年的白垩纪中期,胡冈谷地还是一片沿海森林,大量的松柏类(如南洋杉)生长其中。这类树木高大挺拔,在枝干受损后,会分泌出黏稠的树脂,并包裹住植物、昆虫、鸟兽等生物。树木枯死或因某些原因倾倒后,树脂也被此地频繁的降雨和地表径流冲刷,流入河中,与泥沙一同渐渐沉积在河口。历经漫长的地质变迁,树脂成为化石,并随着地表的隆起而得以被人类挖掘出来。
图为:茂密的白垩纪森林
缅北琥珀矿
每到冬季的2月份,冻结在鄂霍次克海北部的海冰南下来到日本北海道沿岸。乘坐破冰船出海,仿佛身处北冰洋。
黑龙江至鄂霍次克海 ——北海道引以为傲的流冰源自何方?
这里堪称雅丹地貌博物馆
柴达木盆地西部干旱戈壁里广泛发育着不同形态的雅丹地貌,由于地形和岩石的差异性,那里的雅丹地貌有着不同的发育程度,形态也是千姿百态。去那里观赏雅丹地貌,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恢宏壮阔。可以说,在别的地方很难一次就见到这么多样的雅丹地貌景观。摄影/Liu Lei
全球最大的冰山从这道裂缝中诞生
这里是南极半岛的边缘,被称为拉森冰架,从渴望角延伸出来漂浮在海上,巨大的裂缝从冰架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形成了全球最大的冰山,面积几乎与上海市一样大。曾经的拉森冰架因为面积庞大,被分为四个区域,20多年前,冰架出现崩落,到现在,整个冰架走向衰亡。在南极探险的角逐中,这些包围着南极大陆的冰架阻挡了探险家们的脚步,即使在今天,这里仍是世界上最危险的地方。
南极探险史:迟来的中国人
乘坐破冰船或直升机欣赏流冰海景,宛若置身《逍遥游》中的北冥
从纹别和网走的海港乘坐破冰船出海观冰,乃至乘坐直升机从空中饱览流冰海景,早已是北海道冬季经典的旅行体验。看着茫茫冰海以及远方的海雕,让人浮想,这里是否就是庄子在《逍遥游》中提到的北冥呢?鲲化为鹏的传说,会不会是先人对于海雕捕鱼场景神话的想象呢?
黑龙江至鄂霍次克海 ——北海道引以为傲的流冰源自何方?
航行在东北航道上,晚霞尚未褪去,北极光在船头飞舞
8月31日,“天健”轮满载风电设备等货物从江苏连云港启航,一路北上,穿越整个北极东北航道,成功到达丹麦和俄罗斯。在北极航行,容易遇到浓雾、狂风、大浪等“拦路虎”,同时也会遇到“从天而降”的惊喜——极光。灿烂美丽的北极光肆意舞蹈在天空中,带状、弧状、放射状,应有尽有,绮丽无比。
航行在世界最北航道上
林芝米林机场,起降难度5星,美貌度5星
林芝米林机场位于西藏自治区林芝市米林县境内,海拔2949米,海拔高度是西藏几座机场最低的,但它的飞行难度却是公认的国内第一。因为这里兼具高原机场、山区机场、峡谷机场和河流机场的复杂地理特征,且气候条件也非常不利于飞行。但林芝机场所处的环境,以及乘机进出机场时可以一览的风景,却绝对是和难度成正比,图为在林芝机场降落时,看到雪峰Tiba Kangri、Sendapu和加拉白垒(从左至右)同框的景象。摄影/朱东
风景不仅在路上,也在“将出发”和“快到达”时
摄影 / 朱东
棺盖初开,玉印终现
从2011年开始对江西省南昌市海昏侯墓进行抢救性发掘以来,就一直有许多证据将墓主身份指向第一代海昏侯刘贺,但直到内棺被打开,这枚小巧的玉印被发现,一切的猜测才尘埃落定。由于内棺曾遭受严重挤压,棺中物品层层叠压在一起,幸运的是玉印并没有丝毫损毁,它于残骸右腰部位被发现,半掩在朽泥中,玉印上“刘贺”二字清晰可辨。
海昏侯内棺中隐藏着的刘贺秘密
晶莹的冰花,经历过怎样的冰水轮回?
北海道岛的岸边,一块流冰被海浪推至岸边,随着气温的升高,晶莹的冰块逐渐消融成冰花,融水滋润着土地。这时不会有谁想到,构成冰的淡水,有可能来自遥远的黑龙江。黑龙江及其整个流域淡水资源丰富,流域年径流量超过3400亿立方米。即便在主河道表面封冻的隆冬,江水仍然源源不断地流向鄂霍次克海。
黑龙江至鄂霍次克海 ——北海道引以为傲的流冰源自何方?
旗舰山是冷湖雅丹的核心高地
冷湖东南分布着一处长条形的垄脊高地——水鸭子墩,它的长度达90多公里,宽1—3公里,高出地平线100—200米。这块高地的存在,为风力和流水侵蚀创造了动力条件,因此我们得以见到今天状如舰船般的雅丹地形——水鸭子墩旗舰山随地形梯次发育着雅丹地貌,在垄脊的高处,地形大部分是处于“成长期”的城堡形雅丹。摄影/陈杰
地球最南端的博物馆,企鹅的游乐场
南极是人类最后寻找到的大陆,是冰雪王国,也是企鹅王国。人类已经懂得开发与保护相结合,并没有过多地打扰这些“原住民”。结束了科研用途,拉可罗港英国科考站被改建成了博物馆,科考队员离开后,企鹅重新占领了这里。摄影/黄国伟
南极探险史:迟来的中国人
黑龙江至鄂霍次克海 ——北海道引以为傲的流冰源自何方?
意外造成世界唯一的水上雅丹
从昆仑山脉中段北坡冰川发源的那陵格勒河汇入到西柴达木的东台和西台吉乃尔湖,由于近年来冰川加速消融导致那陵格勒河水量大增,曾经暴发的一场洪水使得东台和西台两湖水位上升许多,将东台湖区岸边的雅丹地貌淹没了一部分,从而形成了特有的水上雅丹景观。这也是世界唯一的水上雅丹地貌景观。摄影/张自荣
理解南极的关键词
南极是冰川的世界,超过5万平方公里的大陆冰川又可以叫做冰盖,范围小一点的覆盖了山丘和平原的被称为冰帽,山麓冰川相连的称为冰原,延伸到海里的叫做冰架,这些类型的冰川都能在南极找到。南极也是风的世界,这里不一定每天都能看见太阳,却无时不在酝酿着风暴,大气环流带动起洋流,两者亲密合作,为南极严酷而又独特的生态系统打下基础。
南极点
一般是指地理南极,即地球自转轴与地面的交点。
南磁极/地磁南极
有理论和实测两种定义,理论中地球磁场是均匀化的并且虚拟出一条轴线,轴线与南半球交点就是南磁极;实测中地球磁场并不是完美对称的,南磁极是地磁场垂直于南半球表面的点,与地磁北极不在一条直径上。(2015年南磁极坐标来自英国地质调查局官网)
南极圈
南纬66度34分的一个假想圈,是南半球寒带和温带的分界线,也是南半球极昼和极夜现象开始出现的界线。
南极洲
世界第五大洲,包括世界上最晚发现的大陆——南极大陆及周围岛屿,大部分都位于南极圈内。
南极绕极流
围绕着南极、自西向东的环流,主要由南半球盛行西风带形成的西风漂流,与地转偏向力形成的地转流组成,在南纬30°—60°之间,与西风带范围基本一致。
南极辐合带/南极汇流圈
位于南纬55°左右的不规则弧线,这是南极地区最重要的分界线,以南的水域被称为南极海,以北被称为亚南极海。南极海的水团温度低、密度大,在辐合带处主动下沉,挖出沉在海底的养分,使得这里盛产南极磷虾等海洋产品。
南大洋/南冰洋
主要由南极绕极流组成,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以洋流为界,而不是依靠洋中脊划分界限的大洋,“大洋”的身份也因此没有被全球公认,被南极辐合带划分成南极海和亚南极海。
南极探险史:迟来的中国人
龟钮?蟾钮?鸮首凤纹钮!
汉代时,官印印钮有明确规制,私印虽无严格规定,但私印追慕官印已成为当时的风气。《汉官仪》记述:“列侯,金印,龟纽”,所以在内棺中“刘贺”玉印尚未现世时,许多专家都猜测它当为龟钮。“刘贺”玉印出土后却发现印钮上雕刻的动物绝非乌龟,开始有人把它猜想为一只仰颈昂首的蟾蜍,待清洗干净后又确认为鸟钮。具体是何鸟呢?鸟首面貌像鸮,但头顶有冠翎垂地,身下有长长的卷尾,又似凤鸟模样。如此看来,“刘贺”玉印印钮竟是罕见的鸮首凤纹钮。绘图/孟凡萌
海昏侯内棺中隐藏着的刘贺秘密
进入雅丹群如入迷宫中
在水鸭子墩高地的“脊背”上,岩层呈水平产状,岩石软硬相间,因此风化的结果形成了地貌形态呈层状和浑圆这两个特点,这里的岩石为红色、灰色和褐色相错分布,这是岩石中不同矿物的色彩反映。
在冷湖发现雅丹极品
1773年
英国探险家詹姆斯·库克首次穿越南极圈,为寻找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到的“未知的南方大陆”,但他并未看到陆地。
南极探险史:迟来的中国人
玉璧覆面,牙齿犹存
揭开刘贺头部覆盖着的漆面罩后,数枚玉璧出现在人们眼前,开始时考古工作者的关注重点都放在了玉璧之上,对玉质、玉璧纹饰多加关注。再仔细查看时,一位队员却发现一块玉璧的圆形穿孔部分透出了两排整齐的牙齿。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牙齿是保存DNA的理想环境,对这些牙齿进行研究,可能会破解许多秘密,比如刘贺的年龄、身体状况、刘邦传下来的刘氏DNA序列谱系等。
海昏侯内棺中隐藏着的刘贺秘密
荒野中的象形地貌引人遐想
冷湖地区的雅丹地貌,因为地质地貌的多样性,以及漫长时间的打磨,出现了不少惟妙惟肖的象形地貌,在荒无人烟的戈壁中,这些象形地貌的出现,能够让人生出丰富的联想,人世间的情感在大自然中得以被激发出来,使得探险和长途跋涉的艰苦里充满了惊喜。狮子头 摄影/卢云
浩浩黑龙江,黑色江水携白色流冰向东流淌
按照载体划分,流冰可分为海流冰与河流冰。黑龙江主干道中的流冰属于河流冰的范畴。冬季来临,江水中开始冻结,当地人将这时的流冰称作“淌冰絮子”。在黑龙江省萝北县的龙江三峡,江水带着“冰絮子”向东流淌,奔向远方的鄂霍次克海。
黑龙江至鄂霍次克海 ——北海道引以为傲的流冰源自何方?
“天健”轮正在进行离港作业,取道东北航道前往欧洲
“天健”轮此次所载的货物主要是风电设备和国产地铁盾构机。其中,风电设备将运往丹麦,助力当地清洁能源发展;国产地铁盾构机将最终运抵俄罗斯,用于莫斯科地铁隧道施工。图为船长、引水及驾驶台团队正在进行离港作业,下图为“天健”轮正在装载风电设备,最后一批风塔正在用塔吊装上货轮。摄影/刘诗平
内棺漆器,光彩依然
在开启刘贺内棺时,考古工作者先从南端将棺板打开一条缝,向内窥探。结果发现里面文物虽有叠压,但基本保存完整,没有被扰动过的迹象。特别是靠近头部位置放置的漆器,色泽依旧艳丽,在灯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于是决定将内棺整体打包,运送到距主墓一公里外的文保实验室,在实验室中完成后续的内棺清理工作。
海昏侯内棺中隐藏着的刘贺秘密
满载浮冰的奔流江水,悄然在冬日的灿烂阳光下凝结成冰河
11月初,在黑龙江畔的黑河市,气候已经下降到了零下十几摄氏度。这里的冷空气比北海道要凛冽得多,从流冰开始出现至江面完全封冻,大约只有十天时间。奔流的江水变得安静,但江面的冰并不平坦。嶙峋冰块相互挤压,排列成各种不规则的形态,在阳光下烁烁闪耀。
黑龙江至鄂霍次克海 ——北海道引以为傲的流冰源自何方?
2017年11月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与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会晤。会晤期间,两国领导人就打造“冰上丝绸之路”深入交换意见,达成了新的共识。
摄影/庞兴雷
精巧绝伦的九子奁,它的主人会有一副怎样的容颜呢?
在海昏侯墓中,共出土了将近3000件漆器。越是珍贵、备受爱惜的物品越会随葬在内棺中的重要位置,在内棺中刘贺头部附近,考古工作者提取出一套漆器——共9只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漆盒,精巧地套嵌在一起。漆盒色彩艳丽,其上金箔贴花刻画出各种灵动的形象,有飞鸟、腾龙、立虎、仙树、羽人、武士等,属难得一见的精品。经专家确认,这是一套九子奁,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梳妆盒。如此精巧绝伦的妆奁,它的拥有者会有一副怎样的容颜呢?
海昏侯内棺中隐藏着的刘贺秘密
1820年
1月28日,俄国海军军官法比安·冯·别林斯高晋成为第一个眺望到南极大陆的人。
南极探险史:迟来的中国人
2017年10月4日,在圣彼得堡南北极博物馆,一位老师正在为一群俄罗斯小学生讲解北极东北航道方面的知识。
摄影/刘诗平
腰间佩饰,说不尽的高贵风雅
刘贺腰间有一组极其精美的随葬佩饰:刀状玉器——与商代妇好墓中出土的用以刻甲骨文的玉书刀的刀刃部分酷似;“S”形的玉觿——一头圆大一头尖细,古人的衣服、包裹需打结绑定,玉觿可帮助解开绳结;乍看颇似“天珠”,实际上为一枚蚀花红玉髓珠(摄影/赵可明,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提供);还有一件玛瑙雕刻的小佩饰,形如一只呆萌的幼虎(摄影/赵可明,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提供);此外还有管状玉器、玉带钩等。无一不精美,无一不彰显出主人生前的高贵风雅。
海昏侯内棺中隐藏着的刘贺秘密
冷湖雅丹核心区涌出的温泉
在冷湖雅丹地貌区的另一处核心高地——俄博梁的雅丹林中,有一个长年喷涌的高压硼化温泉,经测量,泉口温度60—80摄氏度,涌水量0.02—0.05立方米/秒,涌出的红色水泉流淌成溪,并最终消失在干涸的荒原里。由于温度高,泉眼的上空终年形成气雾,蔚为壮观,成为了这片静寂旱海里一处生动的景象(摄影/赵建兵)。
1841年
英国探险家詹姆斯·克拉克·罗斯驶往南极洲,希望找到南极点,愿望没有达成,但他发现了罗斯海、罗斯冰架和罗斯岛,并宣布维多利亚地属于英国。
南极探险史:迟来的中国人
赛里木湖,大西洋在天山落下的眼泪
赛里木湖古称“净海”,位于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天山山脉西部,湖面海拔约2070米,东西长30公里,南北宽25公里,呈不规则的菱形。来自大西洋的水汽在翻山越岭后,化作湖四周群山上的冰雪,作为封闭性的高山湖泊,水色湛蓝、水质清澈,透明度达10米以上。天色晦暗时它仿佛是一幅水墨画,阳光灿烂时则如同一块蓝宝石。摄影/郝沛
寻找中国的“冰泡湖” 湖泊“冻妆”由谁绘?
摄影 / 郝沛
1840年
查尔斯·威尔克斯(美)和迪蒙·迪维尔(法)都声称在1月19日看到了南极洲。1月21日,迪蒙·迪维尔的探险队登陆,宣布阿黛利地(其妻子的名字)属于法国。
南极探险史:迟来的中国人
冰冷的冰块亦是孕育海洋生物的温床
随着流冰逐渐消融变薄,阳光把冰下的海水照射得温暖明亮。在光合作用之下,冰藻以及各种微小的浮游藻类加速繁殖——充裕的饵料推动着磷虾、各种软体动物以及鱼类的种群增长。鄂霍次克海的海水中有机质丰富,一定程度上得益于黑龙江江水源源不断送来的腐殖质。摄影/关胜则
黑龙江至鄂霍次克海 ——北海道引以为傲的流冰源自何方?
摄影 / 关胜则
极地航行中,定位导航十分重要
图为随船专家正在利用北斗、GPS及GLONASS一体接收机进行极地定位精度测试,调试定位设备,为极地航行提供稳定可靠的定位导航。
航行在世界最北航道上
层次分明的雅丹景象
水鸭子墩高地的西南是与之平行的俄博梁脊垄,长度约70公里,宽2—5公里,平均高出地平线100米,这里的雅丹造型梯次分明,在脊垄的顶部,地层多被风化成立柱形态,犬牙错落,形成峰丛景观。尖峭的地貌形态是雅丹发育接近于消亡期时的样貌。在脊垄的侧部,有一片连绵的浑圆丘状雅丹地形,这是发育在“井”字形裂隙的岩层中的、处于“成长期”的雅丹地貌,它们与背景的俄博梁峰丛相对比,形成有趣的视觉效果。摄影/刘磊
黑龙江至鄂霍次克海 ——北海道引以为傲的流冰源自何方?
浮冰上聚集着觅食的虎头海雕,北海道知床半岛是它们重要的越冬地
每年到了冬天,夏季栖息繁殖于堪察加半岛、千岛群岛的虎头海雕和白尾海雕会顺着流冰的走势一路南下,迁徙至北海道的知床半岛越冬。北海道的知床半岛是虎头海雕与白尾海雕在东亚最大的越冬地。浮在海面上的大冰块是海雕绝佳的觅食场所,冰海中翻飞觅食的虎头海雕,成为北海道东部独到的风景,专程来这里拍鸟的人络绎不绝。
黑龙江至鄂霍次克海 ——北海道引以为傲的流冰源自何方?
1909年
欧内斯特·沙克尔顿(英)刷新了人类到达最南端的纪录,抵达南纬83°23′,距离南极点180公里。
南极探险史:迟来的中国人
图为俄罗斯堪察加半岛最大的城市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天气极佳,阳光灿烂,远方岛屿上的火山群历历在目,尚未消融的雪山依稀可见。
航行在世界最北航道上
冷湖雅丹的“乳房”
在水鸭子墩和俄博梁高地两侧以及东南段,分布有正在发育成长的密集的圆丘状雅丹,它们的形成与岩层的裂隙、岩性(岩石的软硬程度及成因)、风力、风向以及降雨都有关系。从某个角度看去,这些圆丘肖似乳房。
在冷湖发现雅丹极品
繁忙兴旺的渔港,直观展示着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
多股暖流和寒流在北海道周围海域相遇,加之黑龙江与流冰搬运来的有机质,使得这里拥有丰富的海洋生物多样性。北海道东部沿岸的网走、宇登吕和罗臼等地都有着成规模的渔港,这里属于北海道渔场的西部,海产品种类丰富,出产巨大。
黑龙江至鄂霍次克海 ——北海道引以为傲的流冰源自何方?
随身带书刀的刘贺,真的不爱读书吗?
汉代葬俗“右刀左剑”,在墓主身侧要随葬刀剑。刘贺随葬的刀不是兵器,而是一把金环首书刀。书刀,是古人用于在竹木简上刻字或削改的刀,是文人必备的文具。书刀的发现,让人们意识到,此前刘贺墓中发现的大量竹简(下图 摄影/马宏杰)、木牍、孔子衣镜等绝非偶然,刘贺并非一个不学无术之人,而是一个在生活中经常读书的人。目前刘贺墓中出土的简牍,数量众多、信息丰富,很可能会从中发现一些重要典籍现已失传的部分,而一些有关刘贺生平、汉代历史的内容也可能会因此发生改写。目前简牍还在释读阶段,具体内容尚未公布。
海昏侯内棺中隐藏着的刘贺秘密
穿过白令海峡,“天健”轮正式进入北极航道
白令海峡位于欧亚大陆最东端的杰日尼奥夫角和美洲最西端的阿拉斯加威尔士亲王角之间,海峡的最窄处只有80多公里宽,是沟通北冰洋和太平洋的唯一航道,也是亚洲和北美洲大陆间最短的海上通道。左图为鸟瞰白令海峡,海峡南边为白令海,北边为楚科奇海。
航行在世界最北航道上
黑龙江至鄂霍次克海 ——北海道引以为傲的流冰源自何方?
1929年
美国飞行探险家理查德·伯德成功飞行穿越南极,他从鲸湾基地起飞,经过南极点再返回基地,只用15小时51分钟。
南极探险史:迟来的中国人
图为白令海峡美国阿拉斯加打猎海豹的因纽特人(摄影/刘诗平)
黑龙江至鄂霍次克海 ——北海道引以为傲的流冰源自何方?
1945年
乔治·杜菲克加入美国南极计划组织,为海军的“深度冻结行动”做准备,在远征后他完成了南极大陆的环航。
南极探险史:迟来的中国人
神秘南极曾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冰雪大陆群星仍闪耀
1773年库克船长在环球航行中首次穿越南极圈,人类开始逐渐揭开南极神秘的面纱。19世纪末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南极洲如同英雄的竞技场,世界各地的探险家们相互之间、与自然之间的斗争,不断刷新的坐标纪录,造就了永垂千古的南极洲英雄时代。他们的名字在这道“英雄谱”里仍如群星闪耀着。英国的沙克尔顿爵士是群星中耀眼的一颗,他以多次赴南极探险的曲折经历名垂青史。下图为1908年,他带领探险队乘坐“猎人号”在南极海岸建起了营地。之后他们几乎到达了南极点,却因精疲力竭不得不返回,最后将英国国旗插在了南纬88度23分,此地距南极点只有180公里。不过这为斯科特和阿蒙森之后的探险奠定了基础,斯科特后来多是按照沙克尔顿标出的路线航行的。
南极探险史:迟来的中国人
四神玉带钩,是帝王之钩吗?
在内棺开启之前,刘贺墓中曾出土了数枚带钩,有青铜带钩,也有玉带钩,虽然都很精美,但文物专家却还略觉遗憾,因为总觉得缺少一些王者之气,直到内棺中这对玉带钩被发现。这对玉带钩为同一块玉料分开雕琢而成,大小、纹样、雕工一致,器形比此前出土的带钩更大,色泽翠绿通透,玉质为上等和田碧玉。带钩的一端雕刻为龙头,另一端雕刻为螭虎,中部浮雕着一只凤,背面的带钮用阴线刻出龟纹,龙、虎、凤、龟齐备,合四神方位,因此被称作“四神玉带钩”。
海昏侯内棺中隐藏着的刘贺秘密
北极鸟类天敌不多,海鸟铺天盖地地贴着海面飞舞
航行在北极航道上,好多海鸟随船飞行,它们或贴近海面飞行,或栖息于风塔之上,或停留于船舷之侧,丝毫不在乎人类的惊扰,怡然自得。上图为楚科奇海的鸟群,成千上万的海鸟贴着海面飞舞,场面十分壮观。
航行在世界最北航道上
运输工具的选择,预示着斯科特与阿蒙森截然相反的命运
1911年,英国的斯科特率领的“新地号”与挪威的阿蒙森率领的“前进号”纷纷对南极点发起了挑战,他们的命运截然相反,却同样是英雄谱上最闪耀的光。运输工具的选择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命运。斯科特选择矮种马作为主要运输工具,而矮种马蹄子小体重重,耐寒性差,且没有穿上雪地鞋。上图为斯科特的队员在罗斯属地艰难地牵着矮种马麦克。
南极探险史:迟来的中国人
黑龙江至鄂霍次克海 ——北海道引以为傲的流冰源自何方?
图为楚科奇海在船舷歇脚的北极燕鸥,可能少跟人类接触,对人类的接近丝毫没有惧怕的心理。
航行在世界最北航道上
人类撤退留给大自然的“废墟”
冷湖镇是人间兴衰的极端现象。眼前被拆掉屋顶的一排排空房子,是冷湖居民有计划撤离的证据。20世纪50年代,人类在富含石油的荒原里从无到有建起了一个个繁华街区,进入21世纪之后,随着石油资源的枯竭,人类不得不放弃这里,还要把可以重复利用的东西都带走。人类撤退了,人造“废墟”也成为了大自然的一部分。摄影/陈杰
虽然斯科特最终在争夺南极点上败给了阿蒙森,但是在科学考察方面却独树一帜。斯科特的队伍中不乏科学家,图为地质学家泰勒和气象学家赖特在一个冰洞的入口伫立。
南极探险史:迟来的中国人
无价之宝,包金丝缕琉璃席
在刘贺内棺中,并未发现金缕玉衣,却发现了不是玉衣胜似玉衣的包金丝缕琉璃席。琉璃席由384片长方形小琉璃片连缀而成,每片小琉璃长约6厘米、宽约4厘米。小琉璃片四角有穿孔,用包金丝缕连缀(如图)。琉璃席的特殊之处还在于,与此前墓中出土的琉璃制品不同,它使用的琉璃含有钠钙元素,为当时从西方国家沿古丝绸之路“进口”而来的。琉璃席之下还整齐排列着100枚金饼,让人们又一次为刘贺的豪奢而瞠目。
海昏侯内棺中隐藏着的刘贺秘密
随着北极海冰加速消融,来往东北航道的船舶将会逐年增多
自从2013年“永盛”轮首航北极东北航道以来,中国商船已经数次往返于这条最新的国际航道。今年,中远海运特运一共有5艘船舶穿越这条航道,9月12日,前往欧洲的“天健”轮和自欧洲返航回国的“天乐”轮在德朗海峡相遇。在此之前,“天乐”轮曾与西行前往德国的“大安”轮相逢于喀拉海域,之后仅仅2天,“大安”轮与从丹麦开出的“天福”轮又在巴伦支海胜利会师。轮船在东北航道的屡次“相遇”,标志着东北航道项目化、常态化的运营已初具规模。
航行在世界最北航道上
旱海中的“兵阵”
在水鸭子墩和俄博梁高地两侧平缓戈壁低地中有一片长垄形雅丹,站在高处向下看去,这片雅丹发育出如兵阵齐发一样的形态,很有气势,又像大海中集体迁游的海豚,无形中给人以动态的美感。摄影/陈杰
选择的失败导致斯科特一行人后期不得不靠人力拖拉雪橇,耗费了大量的时间与体力。
南极探险史:迟来的中国人
维利基茨基海峡是整个东北航道流冰堵塞最严重的海域
维利基茨基海峡是东北航道上冰区面积最大、冰层较厚或流冰最多的危险区段。此次“天健”轮在维利基茨基海峡区段遇到大小不等的流冰,但流冰没有构成对过往船舶的威胁。上图为“天健”轮进入北纬78°最高点后,船员向女友打出求爱牌,在寒冷的北极做出炽热的表白。
航行在世界最北航道上
韘形佩与水晶珠,彰显帝王风范
刘贺墓中共出土了3枚韘形佩,以内棺中的这枚最为不凡。内棺中这枚韘形佩玉质上乘,玉佩两侧一侧雕刻为龙形,一侧雕刻为螭虎,龙、虎皆威严有神,其他纹饰并不华丽繁复,却有一种简洁大气之美,堪称帝王之器。
海昏侯内棺中隐藏着的刘贺秘密
图为船员们为庆祝成功穿越维利基茨基海峡集体包饺子聚餐,度过一个暖意融融的周末。
航行在世界最北航道上
1911年12月14日,仅以争夺南极点为探险目标的阿蒙森最终成功地将挪威旗帜首次插在了南极点的位置,并与雪橇犬一起珍贵留影,荣耀无限。相比矮种马,狗主要通过气喘调控自己从而不容易受到寒冷的威胁,并且阿蒙森的队伍有丰富的滑雪经验。诸多有利因素给他们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南极探险史:迟来的中国人
仅差34天,斯科特五人与桂冠失之交臂,悲伤留影
1912年1月17日,斯科特一行五人最终登上了南极点,却发现面前已牢牢屹立在雪地里的挪威旗帜,并发现了阿蒙森在此留下的信件。应有的喜悦瞬间全无,全员脸上写满了难以言说的绝望与悲怆。他们错过了与返回队伍计划中的碰面,在回程中经不住情绪、暴风雪与坏血病的威胁相继去世。这张照片成为他们在世间留下的最后影像。
南极探险史:迟来的中国人
昭显这枚韘形佩不凡的,还有与之相配的挂饰,在韘形佩下端,考古工作者还发现了两枚水晶挂饰(摄影/赵可明,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提供),一枚为六棱水晶珠,一枚为长圆柱形水晶。韘形佩与两枚水晶挂饰昔日当为连缀在一起的一组佩饰,可能就是刘贺被匆忙赶出皇宫时,仅有几件随身器物中的一件。
海昏侯内棺中隐藏着的刘贺秘密
阿蒙森与斯科特探险路线图
阿蒙森曾推断,由于横贯南极山脉是西北至东南走向,按照他的路线,在南极高原行进所需的时间就会比斯科特的少。斯科特等人则依照沙克尔顿先前的路线,这对挑战南极点来说不是一条好路线,但因斯科特的营地设在罗斯岛的埃文斯角,方便进入西部的横贯南极山脉,无疑是一条有利于地理勘探的绝佳路线。
南极探险史:迟来的中国人
冰山和流冰是北极航道区别于其他远洋航线的最大安全隐患
每年9月是北极东北航道的黄金航运期,今年北极东北航道的冰情较往年要轻,5艘经此航道来往欧洲的中国货轮,除8月驶经东北航道的“莲花松”轮雇请了俄罗斯破冰船引航之外,其余4艘货轮均独立航行通过冰区。根据2012年—2017年冰情数据,北极海冰覆盖面积最低的时候发生在2012年9月17日,为339万平方公里。今年9月13日,北极海冰的覆盖面积达到年度最小值,覆盖面积为464万平方公里,这是自1979年有卫星记录以来的第八低值。
航行在世界最北航道上
南极点建立了以阿蒙森、斯科特共同命名的科考站
直到1956年,美国海军再次登陆南极点,为支持国际地球物理年建立阿蒙森-斯科特南极站,这个独特的命名纪念着两位英雄。图中南极点的标志背后便是科考站,这是世界上纬度最高的科考站,建立完成后就一直有人类居此从事极地研究。
南极探险史:迟来的中国人
金玉珍玩,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如果说刘贺墓的墓室及椁室,仿佛是一座金玉满堂钱如山的藏宝库,那么内棺就是这座宝库中最核心的密室。汉代重厚葬,而陪葬品中最珍贵罕见的物品,或是主人生前最珍爱之物才会被放入内棺。刘贺内棺中,玉璧、金饼只是最寻常的物件,更多的是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种珍玩,除玉带钩、玛瑙坠、韘形佩、水晶珠……这些华美的饰品外,还有众多珍奇罕见之物。
漆木器
这只漆木器是用劈成极细的竹丝或木纤维编织而成,器型精巧,做工精湛,看上去颇似我们现在保温杯中常见的滤网。巧合的是,它在刘贺内棺中确实是和一套杯具一同出土的。
海昏侯内棺中隐藏着的刘贺秘密
南极地区领土权主张国及其范围
图中以不同颜色标出了曾经的南极地区领土权主张国及其范围。由图可见澳大利亚在南极洲的声称领土是面积最大的;而阿根廷、智利、英国对南极的领土主张构成重叠,引发领土争端。《南极条约》签订后,这些领土和资源开发问题均被冻结。
南极探险史:迟来的中国人
兽纹玉饰件
这两件兽纹玉饰件乃是一对,为同一玉料,以相同技法、相同雕工,雕琢而成的纹饰相呼应的一对“双子”玉饰件。兽纹是汉代常见的装饰花纹,如龙纹、虎纹、龟蛇纹等,但这两件玉饰件上所雕刻的兽纹却非常少见,看上去像是在刻画捕猎的情景,画面极富张力。
海昏侯内棺中隐藏着的刘贺秘密
亚马尔LNG项目建成后,每年将有400万吨液化气销往中国
亚马尔半岛,位于俄罗斯西伯利亚平原西北部,地处严寒,大片面积被永冻层覆盖。在当地涅涅茨语里,亚马尔的意思是“土地的尽头”。亚马尔半岛是俄罗斯最丰富的天然气储藏区,2013年,中国石油集团受俄罗斯政府和诺瓦泰克公司邀请加入亚马尔LNG项目,这个全球纬度最高、规模最大的LNG项目的建设,打破了“土地的尽头”的寂寥。上图为极夜下灯火通明的施工现场。
航行在世界最北航道上
中国的秦大河与来自日本、法国、美国、苏联和英国的其余五人在世界冷战时期以和平为目的自发成组,历经220天、5986公里成功横穿南极,在途中秦大河还采集到了横贯南极洲东西最长路线上的全部表层雪样。由于在严寒的南极戴眼镜的缘故,眼镜周围很快结了冰,需要等冰化才能摘掉它。他脸上挂着紫外线和严寒带来的损伤和冻伤,嘴角却依旧挂着坦然的笑容。作为冰川学家,没有什么比野外考察更让他兴奋的事了。秦大河多次赴南极考察的经历,创新性的科研发现令世界瞩目,在南极科考领域建构了熠熠生辉的中国形象。供图/秦大河
南极探险史:迟来的中国人
香港赤鱲角国际机场
香港赤鱲角国际机场,是一座将香港西部海域岛屿——赤鱲角岛改造并填海扩建的巨型国际机场,机场总面积达1248公顷,四分之三是填海而成。在飞机即将降落时摄影师拍下了这张照片,照片中机场上方的方形灰色陆地是为港珠澳大桥香港口岸填海而成的人工岛;画面下方,机场左侧的海域可以看到很多船只,它们多是机场填海扩建的工程船;画面左上角是大名鼎鼎的维多利亚港。
摄影/吴亦丹
风景不仅在路上,也在“将出发”和“快到达”时
摄影 / 吴亦丹
南极冰雪泛着金光,映衬着熠熠生辉的中国形象
图中一望无垠的冰雪泛着金光,映衬出一幕来自1990年的壮观剪影:狗队在卖力地拉着雪橇,秦大河等人正奔赴苏联和平站。
南极探险史:迟来的中国人
饰虎纹玉剑格
剑格,是指剑身与剑柄之间作为护手的部分。刘贺内棺之中出土了数把佩剑,剑格皆非凡品。此枚剑格为玉制,雕饰螭虎纹,古朴大气,流畅而富有动感。
海昏侯内棺中隐藏着的刘贺秘密
木神兽漆器
刘贺内棺出土的众多漆器中,这件漆器颇令人费解。一是它的纹饰,五官齐备、四肢俱全,明显为一神兽,此兽瞠目、吐舌、鼻孔喷张,究竟是何兽,让人难以捉摸;二是它的功能,目前看上去它似乎不具备实用功能,如果只是一件单纯的装饰物,它又具有何种象征意义呢?
海昏侯内棺中隐藏着的刘贺秘密
祔葬墓,墓主为谁?
海昏侯墓园内共发现有7座祔葬墓,在最初进行考古发掘时,有人认为祔葬墓中葬的当是海昏侯的姬妾。据海昏侯墓专家组组长信立祥研究分析,7、8、9号墓墓前没有单独的祠堂,当为海昏侯姬妾墓;而4、5、6号墓的封土南侧均建有祠堂,应当是刘贺儿子们的墓。现在5号墓已经发掘,出土了大量的陶器、铜器、玉器等,包括一柄玉具剑(如图),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5号墓墓主的男性身份,印证了信立祥关于墓主为刘贺之子的推测。
海昏侯内棺中隐藏着的刘贺秘密
摩尔曼斯克港是北极圈中唯一的一个不冻港
图为俄罗斯阿尔汉格尔斯克的一个大型木材加工基地。阿尔汉格尔斯克气候严寒,西南部针叶林茂密,为重要伐木区。阿尔汉格尔斯克大量输出木材,是俄罗斯重要的木材生产和加工基地。
航行在世界最北航道上
图为5号墓的发掘现场,5号墓墓室面积为93平方米,内有一棺一椁。
海昏侯内棺中隐藏着的刘贺秘密
图为俄罗斯摩尔曼斯克港,港口货船正在装运煤炭。摩尔曼斯克港是北极圈唯一一个不冻港,港口年吞吐量1000万吨,是俄罗斯北方最大的商港。
航行在世界最北航道上
埃斯比约港的风电行业在世界上非常有名
9月24日,“天健”轮顺利抵达第一目的港——丹麦埃斯比约港,成为今年第3艘经北极航道抵达欧洲港口的中国货船。埃斯比约港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风力发电和风力设备生产与进出口基地,也是世界风力发电设备的技术研发基地之一。在埃斯比约港,当地码头工人从“天健”轮上卸载了4371吨风电设备。
航行在世界最北航道上
圣彼得堡迎来第2艘经北极航道抵达的中国货轮
10月3日,“天健”轮经北极东北航道顺利抵达最终目的港圣彼得堡。这是有史以来第2艘经北极航道抵达圣彼得堡的中国货轮。圣彼得堡位于波罗的海沿岸,是俄罗斯最大的港口,也是俄罗斯通往欧洲的门户和东西方交通运输的重要节点。2016年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730万吨。天气晴朗,港口码头上一片繁忙的景象。
航行在世界最北航道上
多变的火山口气候使得马鲁姆火山熔岩湖长期不见天日
傍晚时分,马鲁姆火山口被滚滚浓烟笼罩着,粉色的烟雾与黑色的火山沙搭配在一起,给人一种奇特的玄妙之感。长期的恶劣天气使得火山口周围潮湿板结,寸草不生。不远处是探险者的家园“马鲁姆营地”,帐篷扎在火山口的上风口,最大程度地减少了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的影响。
探险“天堂之门”
向着炙热和灼烧靠近,体验一把马鲁姆火山的“热洗礼”
深入马鲁姆火山口,是一件需要勇气的事情。探险者需要穿着连体式安全带,戴着防毒面罩,踩着火山口的岩壁,一点点地向火山底部的熔岩湖进发。熔岩湖岸边非常热,在这里,人的体表感知温度大概有70多度。熔岩翻滚,热气蒸腾,宋刚和乔治实实在在地接受了一把马鲁姆火山的“热洗礼”。无人机飞过熔岩湖,马鲁姆正在炽热地燃烧,发出深橙色的光芒。
探险“天堂之门”
不同于探险者的狂热,当地土著对火山敬而远之
安布里姆岛又被称为“黑岛”,火山活动频繁,整个岛屿都被厚厚的黑色火山灰覆盖。沙滩是黑沙滩,山麓是黑沙漠,连天空都因为羽状火山灰上升变成奇异的灰黑色。在岛上的热带雨林腹地,生活着原始的土著居民,他们以传统的舞蹈、木雕和火山石艺术品吸引着外来者的目光。不同于探险者的狂热,当地土著对马鲁姆火山敬而远之。
探险“天堂之门”
远观马鲁姆火山,犹如电影《魔戒》中的厄运山
马鲁姆火山是典型的盾形火山,底部宽、坡度小、表面平坦,形状类似于古代勇士使用的环状盾。独特的火山地貌和火山口持续喷发的灰色烟雾,使其远观起来,犹如电影《魔戒》中的厄运山。火山口宽约12公里,熔岩湖就深藏在火山底部大约400米的地方。
探险“天堂之门”
熔岩湖十分罕见,不是每座活火山都能看到永久的熔岩湖
探险者宋刚和向导乔治正在向马鲁姆火山熔岩湖进发。熔岩湖通常是由火山喷发时溢出的熔岩在火山口或者破火山口洼地内长期保持液态而形成,湖的下部与地壳深处的岩浆通道相连。马鲁姆熔岩湖约有两个足球场大小,近年来,它以复杂的地形和壮丽的景观受到了探险者的青睐,越来越多的探险者开始进入马鲁姆火山深处。
探险“天堂之门”
火光和轰鸣交织在一起,形成了罕见的自然景观
夜晚的“马鲁姆营地”,在熔岩湖火光的映衬下,火山口的滚滚浓烟变成了神秘诡异的猩红色。马鲁姆火山口烟雾的颜色一天三变,白天是灰白色的,傍晚时分是粉红色,到了夜里就是耀眼的纯红色。红色的烟雾和强光冲破天际,给安布里姆岛带来了罕见的自然景观。
探险“天堂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