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里萨湖的太阳辐射非常厉害,单琳(上图)和王彤(下图)不得不找了块头巾“武装”自己。当地的孩子对游人毫不认生,很配合地让摄影师拍照。
吴哥寺外景想象图 吴哥通王城南郊的吴哥寺梵语意为“寺之都”,是苏利耶跋摩二世(1113-1150年在位)为供奉毗湿奴而建。其面积为1000米×850米,外墙之外的壕沟宽190米。因其占地面积比吴哥通王城小得多,俗称“小吴哥”。吴哥寺建筑庄严匀称,比例协调,无论是建筑技巧还是雕刻艺术,都达到了极高水平,是吴哥艺术鼎盛时期的代表建筑,同时也是同一时期兴建的世界最大的石建筑和宗教神堂遗址。1864年,法国探险家刘易斯·德拉波蒂等6人为调查湄公河适航情况来到吴哥。这是他所描绘的吴哥寺西面的景观,他同时也把自己绘在图中。
作者: 单之蔷
作者: 杨浪涛
作者: 单琳
作者: 唐晓峰
作者: 汪永晨
作者: 林乡
为了挽救吴哥,一场人为与自然的较量正在悄然进行。在吴哥被发现后的一个半世纪内,战争、偷盗以及自然的侵蚀,使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饱受煎熬。
作者: 胡源 王星
作者: 翁一
作者: 史幼波
作者: 江志伟 陆开蒂
作者: 张琴
巴扬寺人面塔
石头上的鲨鱼塑像与西哈努克港遥遥相望,海滩上弥漫的海风静悄悄地注视着这个港口的岁月变迁。
屯溪石窟群是古代石文化建筑遗产,也是古代人工的结晶。然而它却给后人留下无数谜团:它是何人、何时又为什么而开凿的?无论答案怎样,它的震撼力都是惊世骇俗的。图为2号石窟“地下长廊”。
摄影 / 陆开蒂
日出日落,水涨水退。朝霞中的洞里萨湖充满了动人的色彩。
摄影 / 李天社
吴哥古迹示意图 吴哥是中世纪东南亚的一座宏伟都城,也曾是高棉人的文化和宗教中心。从9世纪开始,吴哥王朝便开始统治着中南半岛南端以及越南和孟加拉湾之间的大片土地,并在洞里萨湖北岸留下了吴哥通王城、吴哥寺和女王宫等600多座印度教与佛教建筑风格的寺塔。吴哥通王城呈正方形,周长约5公里,城墙厚约4米,全部以红砂石砌成。城门共5座,东向有两座,西、南、北向各一座。城中丛林密布,寺塔点缀,主要景观有皇宫、巴扬寺、战象平台、癞王平台等。吴哥通王城两边有两个长方形人工湖——西池和东池。西池长达8公里,宽2.2公里,东池则略小一些。令人惊叹的是,这两大水池并不是在地面挖坑形成的,而是在四面筑起土墙,形成高于地面的水库,以便雨季时存储大量雨水和暹粒河暴涨的河水。旱季时,密布的沟渠将池水方便地输送到所需要的地方,使得吴哥周边的土地在旱季也能耕种。适宜的气候条件加上良好的水利设施使古高棉帝国一年可以种植三季稻米,这为众多贵族、僧侣、军队及修建都城与寺庙的工匠和民夫提供了充足的粮食,并使其国力迅速增强。
摄影/王彤
摄影 / 王彤
摄影/关海彤
摄影 / 关海彤
嘉陵江穿行在甘肃、四川、重庆的盆地与丘陵之间,江流就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千回百转,恰似九曲回肠。摄影/车夫
摄影 / 车夫
采用夹缬工艺的唐代狮子牡丹纹样筒描古布
朝阳下,漂亮的米黄色的皇宫显得十分灿烂夺目。在她与洞里萨河之间宽敞的皇宫广场上、飞驰的摩托车流中夹杂着一种老式的三轮车,组成了一幅动人的景致。仔细观察你就能品味到金边特有的风采。摄影/王彤
从四川雅安到汉源古道上的一座铁索桥。在马可·波罗取道四川出使云南的途中,这样的路况应当是常见的景象。 孙明经 1939年摄
摄影 / 孙明经
从海岸线上伸出的渔村码头是西哈努克港最热闹的地方之一。每天清晨,满载鱼虾的渔船来这里卸货,各地的鱼贩来这里购货。在这里,你总能看到期待与满足的笑脸。
新安江像一条青罗带,飘逸在黄山脚下,它穿过屯溪区,流向浙江。新安江曾是古徽州与外界交流的天然通道,沿江货运码头上常常是帆樯林立,网撒鱼跃。
鼠兔是一种十分警觉的动物,我们经常会看到它神情机警地站在洞口,一有危险,就马上飞奔回它的洞穴里。尽管如此,我们的厨师还是捉到了一只鼠兔,这令他十分高兴。然而他最终还是放了它,没有给我们炒鼠兔肉吃,这令我们十分欣慰!高原鼠兔白天有几个小时是在洞外觅食的,其余时间则呆在洞穴里。随着季节的改变,它们的外出时间也会改变。早晨的时候,它们要等到太阳露面才会离开洞穴,哪怕太阳已经升起但却被云朵遮住了光线,它们也不会出洞。
收割的季节。洞里萨湖周边的农田富饶而肥沃,产出了将近全国四分之一的粮食。
黑竹沟历年考察活动示意图
嘉陵江流域图
被高高的围墙包围起来的皇宫中,又有若干被低矮的围墙包围起来的院落,这里是西哈努克国王的寝居处。国王在宫中时,门前的王室旗帜就会升起。
摄影 / 辜东方
马可·波罗游走中国路线图(下) 绘图:徐松波 朱星亚
西哈努克港挥舞着巨大的吊臂,每天安静地接纳、送出来自世界和本国各地的商品。
屯溪石窟群隐藏在浯村新安江南岸沿江的群山中,那里以前人迹罕至,而今一座100多米长的环溪索桥将两岸连接起来,使它成为新的旅游旺地。
在青藏高原地势平坦的地方或坡度较小的山坡上,都是高原鼠兔的活动领域。在青海繁茂的高山草甸地区,高原鼠兔的密度可以从每公顷12只增加到300多只,图中就是典型的鼠兔分布区,摄于青海省格尔木市南边的野牛沟,海拔大约4500米。
国外资助打造的水井,不仅给洞里萨的村民提供了清洁的水源,也成为孩童们无忧童年的一部分。
金字塔是黑竹沟两大水系的分水岭,发源于北面的三岔河与南面的罗索依达河,就像金字塔伸出的两条玉臂,把整个黑竹沟区域的腹心地带紧紧环抱。登临其上,古冰川遗迹冰斗、角峰、U形谷等景观一览无遗,黑竹沟全貌尽收眼底。
女王宫及其雕塑 在苍老的吴哥古迹中不难发现曾经奢华的痕迹。位于吴哥通王城东北约25公里处的班迭斯瑞是国王阇耶跋摩五世在位时期(968-1001年)修建的。相传该寺由妇女所建,所以俗称女王宫。远离尘世的女王宫虽然不大,但却是吴哥最古老且最具有印度风格的建筑之一,其中仕女浮雕堪称东方的维纳斯。(关海彤 摄)
嘉陵江源区的冬水田宛如江南水乡,在这样的诗情画意中,人们看到了嘉陵江的另一种面貌,那是有着女子般的娇媚与温婉。
达布隆寺著名的“大树庙”让关海彤的相机咔咔闪个不停。
高高的热带植物、黄白相间充满法兰西风格的建筑构成了金边的主色调。摄影/王彤
日本鹤阿吽纹和服晚装
凉山地区的彝族居民至今仍保持穿着传统服饰的习惯。用羊毛擀制或用绵羊皮缝制的披毡很适应高寒山区阴冷潮湿的气候。马可·波罗在《游记》中说,“他们衣着质朴,是用熟皮、生皮或帆布制成的”,“帆布”当为羊毛毡之误。 摄影/Keren Su
造船是西哈努克港永远不变的风景,渔船或小型游船产量都很大。无论规模大小,这里所有的渔船都会在船头供上神龛,祈神保佑平安和富足。
24号洞又名“二十四柱”,洞门面向山路敞开,呈扁长方形,宽约50米,高约30米,进深莫测。洞内一片汪洋,深不见底。水中游鱼怪异。10余根巨方石柱,拔水而立,支撑着石壁洞顶。
高原鼠兔分布示意图
柬埔寨的卫星照片。在这里,你可以清晰地看到洞里萨和湄公河交织的“生命线”。涨水时面积可以超过整个柬埔寨的二十分之一的洞里萨湖,宛若柬埔寨的心脏,为高棉人民提供了赖以生存的血液。供图 MODIS
年轻人的热情和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使这群西南师范大学的学生成为第一批进入黑竹沟的科考队伍。(杨浪涛 摄)
摄影 / 杨浪涛
周达观航行路线示意图
嘉陵江西源的甘肃省麦积山石窟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圣地,也是佛教东传路线上的一个接点。这里的雕塑和壁画创作,从北魏到明清,历经几代而不绝。
皇宫中的主殿是国王加冕及重要国事活动的场所,主殿里的摆设极尽豪华。(上图)下图为主殿外貌。
薛勋郎正在晾晒夹缬。在经过准备土布、准备靛青、装土布于雕板、入缸染色等制作流程后的最后一道工序。将布从雕版上取下,平铺在河水中漂洗,然后甩于高竹架上晾干。(蒋文广 摄)
摄影 / 蒋文广
云贵高原上的田园风景,千百年来没有太大变化。 孙明经 1939年摄于昆明
细白的沙子,纯净的海水,摇曳的椰子树,阵阵的烤鱼香,西哈努克港的海滩亮丽迷人。头顶偌大的水果“盘”,表现的是娴熟的技艺,还是美妙的装饰?
35号石窟有地下宫殿之称。窟内有两处石池,一处积水深约3米,一处干燥无潮。极为怪异。
一只高原鼠兔在它的洞口前悠闲地吃草。高原鼠兔可食用的植物有很多种,随着它们生活环境的改变而改变。鼠兔在高山草甸上会于夏秋季节堆筑干草堆,并把这些草推到洞穴里贮存起来,以备冬季食用。而这样的干草在高山草原和荒漠草原上很难找到,它们只好在冬季每天外出觅食,忍着严寒暴露在天敌的视野内。摄影/张书清
在清晨的洞里萨湖,你可以看见刚刚起床的人们在船上打水洗漱。在水上居住的洞里萨人吃、喝、用、洗全靠湖水。
黑竹沟内地形复杂,野兽众多,进入其中的科考队不但要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而且要随时防备各种危险的降临。
文物流失 吴哥以东60公里的波列甘神庙是古高棉帝国的另一个宗教中心,在这里发现的大量雕刻通过水道被辗转运往法国,还有不少石雕巨制在运输途中沉失河底。人们相信几百年前建造吴哥时,也使用同样的筏子,从几十公里外的采石场将数百万块巨大的砂石运到吴哥。
昭化古城东门外是古渡口桔柏渡,曾经有“白天千人拱手,晚上万盏明灯”的景象。2002年前,公路未通时,江边村民南来北往,东去西回,还要靠渡船过江。
莫高窟第9窟南壁《劳度差门圣变》中的两个天人,晚唐。天人素面,高髻,素衣华裙,颜色雅致,花纹富丽,当为夹缬所制。
大龙胆花
从湖口出来的狭窄水道上,穿梭着许多这样的小船。船上可以载鱼,可以卖饭,也可以用来搬家。
地处狐狸坪的二号营地是科考队员温暖的家,在这里曾经演绎过许多勇敢和浪漫的故事。
自然的力量 几个世纪以来,雨水冲刷着吴哥古迹的砂岩表面,原本清晰的雕刻变得模糊。此外,栖息在建筑内的蝙蝠也对雕刻造成影响。蝙蝠粪便中的磷酸盐在雨季时溶于雨水后渗入岩石表层,旱季时盐分会结晶析出,这种影响积累了几百年,最终导致岩石表面严重风化,而雕刻也随之消失了。还有那些无处不在的地衣苔藓,这些附着在岩石表面的低等植物分泌的有机酸类物质,也无时无刻不在腐蚀着石雕刻。吴哥寺一处阿朴萨拉雕像旁的石块已经严重风化,而这种自然侵蚀的痕迹在吴哥古迹中随处可见。
摄影 / 胡源
开阔的嘉陵江是由北方进入四川腹地的一条水道,也是一条连接南北方的文化通道。她以宽广的胸怀,孕育着每一寸土地。昭化、阆中、南充等等历史重镇就是在她的滋养下,有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皇宫北门围墙内侧以《罗摩衍那》史诗为主题的大型壁画被柬埔寨人视为国宝。壁画的制作时间在1900年,已多处受破坏,残损的地方很多。
苍山洱海之间的大理坝子,气候温润、农业发达,自古是云南富庶之地。 摄影/Michaels Yamashita
耸立在大理城西“三月街”的“世祖皇帝平云南碑”,总高5.56米,宽2.2米,碑文颂扬了元世祖忽必烈平定云南的伟业,记录着那一段金戈铁马的纷繁岁月。
摄影 / 翁一
屯溪石窟的特色之一是窟内石壁凿有许多纹路,仅对现已开放的3处石窟进行临摹便发现竟有18种花纹样式,上面为其中的两种。这种人工凿痕很像机器挖掘的痕迹,令人很难想象古人当时采用了什么技术。
马先蒿
洞里萨河上运输干柴的渔船
由于在沟内行进经常需要涉水,所以科考队员每天工作之余都要晾晒衣物。(杨勇 摄)
摄影 / 杨勇
碑铭石刻 由于记载古代柬埔寨历史的棕榈叶已经腐烂消失,吴哥古迹中的碑铭石刻成为复原高棉历史的重要依据。这是9世纪刻于娄类寺的梵语碑铭。
昭化附近的义渡口,据说是当地一位有钱人为了解决行路难问题而出资修建的,这样的小渡口,大多停靠的还是人力木船。
用大象作为交通工具在今天已经不那么重要了,但作为旅游者体会当地风情却成为不可缺少的一项活动。摄影/王彤
“京红板缔め”现在也已成为日本工艺界的绝唱。木屐笃笃,红衣翩翩,温婉地诉说着与大唐盛世荣华的亲缘关系。
被称为“通天府”的石窟,因窟内一处窟顶自然塌陷,形成通天洞口而得名。通天府东高西低,洞长45米,宽26米,高12米。
猎隼
在水上餐馆里摆放着这样一幅油画:美丽的“鱼女”在向每一位到访洞里萨湖的客人问好,她那略带忧郁的眼神中是否充满了期待?
彝族向导冷曲尔林至今仍轻易不进石门关地区。
吴哥护城河 水是古都吴哥生活的一大特色,在这座城的建筑设计上起了重要作用。吴哥通王城及吴哥寺周围均有护城河与水池。吴哥精巧的灌溉网络将附近河水汇集到湖中,然后分流到吴哥整个地区。在古都吴哥的辉煌岁月里,发达的水利工程给高棉人带来1年两三次的水稻丰收。古吴哥的水利设施到现在还发挥效用。在吴哥通王城胜利门外,当地人利用原来的护城河种植水稻。
在嘉陵江船工中曾流行一首民谣:“下重庆、上广元,嘉陵江上滩连滩。半年拉船走一转,处处都是鬼门关。”图为嘉陵江边哭祭水上亡灵的情景。
金边城区图
刚刚破土而出不久的靛青植株,其实就是我们所熟知的中药材板蓝根,它的根既可以做药材,也是制作夹缬的重要染料。(萧云集 摄)
摄影 / 萧云集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一些地区仍然存在的文身习俗。傣族人文身以男子为主,臂膊、腿部及胸部,甚至后背都用针刺上吉利、信仰、象征性的花纹。受傣族影响,德昂族也文身。
白腰雪雀
彝族主要分布在大、小凉山地区,而黑竹沟就位于小凉山的北坡。这里的彝族同胞多数居住在深山之中,虽然现代的气息无孔不入,但这里依然保持着许多传统特色。
现代与传统 尽管那些存放在图书馆中记载柬埔寨早期历史的棕榈叶已无影无踪,但这种独特的书写方式却流传了下来。这些即将成为僧人的年轻人正在吴哥寺中诵读写在棕榈叶上的经文。
嘉陵江曾是一条黄金水道,江面上大小船只穿梭往来。但是在陆地与航空交通的冲击下,水运逐年萧条,许多水码头,仅落得个过渡的作用。摄影/朱林
摄影 / 朱林
金边城郊洞里萨河畔的一处贫民窟
密封于编织袋中的靛青成品,在水中约可保存2年。(萧云集 摄)
生活在德宏地区的傈僳族
香鼬
彝族是一个崇尚火和黑色的民族,他们认为万物有灵,人与鬼神可以沟通,而毕摩既是彝族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又是沟通神、鬼、人之间的宗教主持者。
阿朴萨拉与毗湿奴 吴哥寺的装饰浮雕遍布于回廊的墙壁、廊柱、窗楣、基石、栏杆,给人一种铺天盖地的感觉,而最常见到的是姿态各异、妩媚动人的阿朴萨拉雕像,仅吴哥寺就有1800多个。她们面带微笑、头戴花饰,端庄秀丽,自诞生之日起便为神而舞。其对面的雕像即是印度教的三大神——梵天、毗湿奴和湿婆之一的毗湿奴。毗湿奴原先是太阳的化身,后来成为保护之神,多次下凡解救人世间的危难。他还先后化身为黑犬、持斧罗摩、佛陀、婆罗门等,铲除肆虐的妖魔、人间暴君和各类恶人,是吴哥古迹中常见的形象。
嘉陵江水流到南充时,两岸的山势平缓,河道开阔。1976年建成的南充嘉陵江大桥附近的河滩上,停泊了许许多多设备落伍的小船,成为大吨位船的陪衬。曾经的水运重镇,在陆路交通的挤压下,已不再繁忙。
在柬埔寨理发一般需2500瑞尔(约合人民币5元)到12500瑞尔,所以这些便宜的街头理发摊点吸引了很多柬埔寨人光顾。摄影/王彤
薛家的染缸。将靛青染料分数次加入水缸,均匀搅拌,使靛青发酵,正常呈黄色。同时以石灰调节靛青水的酸碱度。待缸水呈碧绿色,即可浸染。利用杠杆吊雕板组入缸染色,要浸染四次。(萧云集 摄)
沧州出土的宋代铁钱。沧州地区的铸铁技术十分精湛,除了铸造于953年的重约40吨的铁狮子,还发现这里曾是我国的铁币铸造中心。
多刺绿绒蒿
黑竹沟流域在大地构造上位于杨子地台西部的大深山褶皱北段,主要构造方向为北北西向。控制本区域构造的主要为马鞍山褶皱带,它为一系列北北西向背向斜构造组成。图为涡罗瓦曲沟内的褶皱地貌
没有雕刻的塔丘 建于10世纪末的塔丘(Ta Keo)是吴哥第一座全砂石寺,同时也是一座未完成的、具有典型山庙结构的寺宇。建于高台之上的石塔没有留下任何雕刻痕迹,这表明吴哥的建筑都是先用石头堆砌,然后才在表面刻出外形轮廓和各种图案。
虽然嘉陵江水运日渐萧条,船工们大多改行种地去了,但仍然有少数人守着木船讨生活。船工的水上生涯是甜是苦?
塔山上朝拜上香的人络绎不绝,正是这座小山使柬埔寨的首都得名金边。摄影/关海彤
装土布于雕版,利用竹尺,对照棉布上的标志,将布依次铺排于17块雕版之间,然后拴紧雕板组框架,拧实螺帽。(蒋文广 摄)
扬州出土的元代石狮
在石窟清淤的过程中,发现了不少历史遗存物,有土油灯、铁斧、铁戟、石器和青花瓷片。尤其是几块明清时期的青花瓷碗碎片的底部,刻有“大房”、“三房”等字样,从这些瓷碗残片中,可以遥想当年聚族而居于石窟中的家族盛况。
棕熊
人们都知道大熊猫食竹子,但黑竹沟的大熊描经常跑到彝家山寨吃牛、羊和猪,由于当地村民知道大熊猫是保护动物,所以对吃羊的大熊猫未敢加以伤害,而这些熊猫吃饱喝足之后,有的大摇大摆而去,有的更是肆无忌惮,竟然抱着羊的尸体在羊圈里呼呼大睡。图为进入古井村村民羊圈里吃羊的大熊猫。
浮雕上的建筑技术 吴哥古迹是用精心打磨的石块叠砌而成,有的石块重8吨以上,但全部结构不用一根钉一块木,也不用任何灰泥粘合,完全靠石块之间的摩擦力嵌合。在巴扬寺回廊的一处浮雕中反映了当时人们的修建技术:利用杠杆将石块提起,与下层石块摩擦,最终使两块巨石嵌合得严丝合缝。古高棉人将这种工艺发挥到了极至,60多米高的吴哥寺主塔便是这样一层一层垒筑的。
有着2300多年历史的昭化城,曾经是历史重镇,与嘉陵江沿岸的许多古城一样,在历经繁华后,现已渐渐式微。古镇人家便也安然于平淡,在缓慢的生活节奏里,守着以往的文化传统。
塔山下的小贩用头顶着各类袋装小食品和热带水果向路人出售。摄影/王彤
夹缬雕板
邳州位于江苏北部,素为水陆要冲,被马可·波罗称为“上等的城市”。元代京杭大运河改建竣工后,这里成为苏北、鲁南物资的集散地。如今,随着交通枢纽西移徐州,邳州的重要地理位置已稍逊往昔。
35号石窟岩壁上的尖喙鸟石刻符号和砖刀型石刻符号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它以大写意、大变形的技法雕刻,线条不多,却形神兼备:尖喙斜刺有力,眼睛炯炯有神,鸟身则渐渐隐匿于山体之中。
鼠兔
黑竹沟地势雄险、生态原始,其森林景观丰富,自然景观独特,除了为数不多的科学家、摄影家组成的考察队深入其中探险揭秘外,至今能亲临其境的旅游者极少,特别是中、高山地区基本没有受人为的干扰和破坏,是一个保存完好的自然基因库。
吴哥城门 吴哥通王城共有城门5座,均为人面塔楼形,高约20米。塔顶的修建方法是吴哥建筑上的一大特色,这一建筑技法源自印度,被称作叠涩:石条水平摆放若干层,上层比下层伸出大约三分之一,直到两边石条之间的跨度小到可以用一块条石封住。吴哥古迹中,几乎所有建筑的顶部结构都是利用这种方法建造。与欧洲石建筑所用的拱顶相比,叠涩顶的跨度有限,因此建筑的内部空间狭小。现在游人较多的南、北城门下均铺设了柏油路,而游人较少的西门和东门尚保持原始状态。此为吴哥通王城西城门景观。
当嘉陵江从中下游的合川流到重庆,便汇入了长江,坐拥两江之水的重庆山城,是川江顶端最繁华的城市,可是人口的高度密集与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会不会使嘉陵江更加难以承受其重? 摄影/Peter Turnley
落日余辉下的独立纪念碑
在温州地区,夹缬被在某种程度上已被视为爱情、婚姻的见证和象征。这是一对仍在使用夹缬被的恩爱老夫妇。
15世纪法国出版的《奇异世界之书——马可·波罗游记》的一页书稿,内容描述中国沿官道植有树木、中国酒、烧煤取代烧柴、国家设仓储粮等情况。
屯溪石窟群目前查明的有36处,开放的仅有3处,但在连绵的群山中,在那树茂草盛的地方,很有可能还会有未被发现的石窟。
藏狐
杜鹃含玉
巴扬寺人面塔上的雕像 在阇耶跋摩七世命令建造巴扬之前,佛教已成为高棉人的主教。位于吴哥通王城中心的巴扬寺是王城中最主要的建筑,它结构奇特,由54座大大小小的人面塔组成,中心塔高约43米。塔的四面雕有四种不同表情的巨大面像,分别代表佛陀的四种心情,而微笑的那一面便是闻名于世的“高棉的微笑”。虽然很多人说那神秘的笑脸表现的是佛陀的慈祥与喜悦,但大多数高棉人却坚信那是建造了吴哥城的国王——阇耶跋摩七世的微笑。
柬埔寨宗教部的门口悬挂着西哈努克国王和王后的画像。在金边,许多政府机构、学校门口都有国王和王后的画像。摄影/关海彤
设于千年古刹天宁寺内的扬州博物馆,专门辟有“马可·波罗史迹”陈列室,室外安放着意大利威尼斯市政府赠送给扬州市,代表马可·波罗故乡的铜狮雕像。 摄影/卞志武
摄影 / 卞志武
一只幼年鼠兔正在跟它父亲亲昵,这表示鼠兔家庭中有很多社会性的交流。高原鼠兔的家庭中往往有1只成年雄性和1只成年雌性,以及5至10只至少属于两胎的幼崽。天敌、寄生虫和恶劣的气候使得高原鼠兔的死亡率很高,因此它们不得不有相应很高的繁殖率。它们每胎会生育4至6个幼崽,每年两胎,有些雌性鼠兔在出生后第一年就开始繁殖后代了。
珙桐
斗鸡 吴哥通王城巴扬寺外围回廊南面的浮雕,对高棉人的日常生活作了细致描述,如做饭、斗鸡、赌博、娱乐等,就如同现今柬埔寨的生活场景一样,但这些充满活力的普通人生活景观在吴哥其他庙宇中难得一见。
15世纪欧洲画师根据《马可·波罗游记》所作的杭州想象图,描绘了众多的运河和桥梁。《游记》中说,水乡苏州有6000座桥梁,而杭州的石桥多达12000座。
假乳黄杜鹃
占婆人的形象 占族人自公元192年在越南中南部建立占婆王国后,持续发展了13个世纪。其势力强盛时,曾先后与中国、爪哇、高棉人征战。巴扬寺外围回廊上雕刻的占婆人特征明显:厚嘴唇,大耳垂,卷曲的头发,黝黑的皮肤,身着“丁字”裤。他们正在奔赴战场。(单琳 摄)
摄影 / 单琳
传统夹缬纹样鸾凤和鸣、百子和状元,以及具有文革特殊时代风貌表现工农兵题材的夹缬图案。
15世纪欧洲画师为《马可·波罗游记》所作的“中国使用纸币”插图。在马可·波罗沿京杭大运河南下的旅途中,所到之处的居民无不使用“大汗的纸币”。
白奴花
中国士兵的形象 吴哥通王城巴扬寺外围回廊东面入口处的浮雕上有一些装束特别的士兵形象,他们站在高棉人的军队中,但头上的发髻、蓄留的胡须及身上的盔甲显示他们很可能来自中国。(单琳 摄)
苗族姑娘正在制作蜡染布
杭州西湖。《马可·波罗游记》用了大段篇幅描述西湖美景和杭州人泛舟湖上、慵懒闲适的生活方式。 摄影/郑 义
摄影 / 郑义
西藏杓兰
人为破坏 为保护吴哥古迹,柬埔寨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每天除约800名清洁工从事环保工作外,还有数百名警察进行巡逻守护。班梯绕姆寺在吴哥通王城以北二三公里处,虽然离大、小吴哥不远,但保护力度却远远不够,许多雕像已被盗。图中门楣上雕像缺失的痕迹很明显,应是最近被砸被盗后留下的。
五颜六色的扎染布料
泉州城东洛阳江入海口处的洛阳桥,是我国第一座海港石桥,由北宋大书法家、当时的泉州郡守蔡襄主持修造,见证了刺桐的千年繁华。洛阳桥规模宏大,长1200米,宽5米,有船形桥墩46座。桥下养殖有大量牡蛎,利用牡蛎外壳附着力强,繁殖速度快的特点,把桥基和桥墩牢固地胶结成一个整体,这是世界上第一个把生物学应用于桥梁工程的案例。图中桥墩基部的许多白点就是多年来累积的牡蛎壳。 摄影/潘 达
摄影 / 潘达
蝾螈
浮雕上的弹痕 吴哥的衰落甚至被遗弃与战争有直接的关系。1431年,泰国占领了高棉西部各省,在对吴哥进行大肆抢劫之后,泰国人离开了吴哥。现在,吴哥所在地暹粒中的“暹”代表古代泰国,而“暹粒”则是战胜泰国的意思。但遗憾的是,这座“不朽之城”在这次重创后荒废。数百年之后,战争又给吴哥给来新伤痛。石雕上枪弹所留下的痕迹,异常刺眼。
马可·波罗(1254-1324)
四川山鹧鸪
建筑、树与老人 达布隆庙(Ta Prohm,梵语是祖先之意)是12世纪阇耶跋摩七世为其母亲而兴建。寺内古木参天,曲径通幽。根据碑文,该庙曾一度住着5000多位僧侣、舞蹈家以及其他官员等,他们都是专程来到这里追忆这位国王的母亲的。这曾经是一座富丽堂皇的寺庙。作为珍贵的文化遗产,数百年来,自然和人类都在争夺对它的统治权。吴哥古迹与中国敦煌等地处西北荒漠上的遗址不同,它不断遭受着风雨侵蚀及热带丛林的盘剥。无花果树和木棉树在石建筑上纵横交错(上),甚至将巨石建筑从中撕裂。达布隆东入口处的这棵树至少已有一二百年的树龄。而日复一日在这里负责清扫的内姆老人也已80多岁了,他一直目睹着自然与人为的抗衡。(下)
原始冷杉和杜鹃共存
被子植物中的原始类群“黄花”伴大叶
保护吴哥 自1992年吴哥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以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号召世界各国参与吴哥的保护和维修工作。德国的维修队自1995年起即开始吴哥寺的维修、保护工作,这是他们在对寺内的毗湿奴雕像的手擘进行安装加固。
密枝杜鹃
周萨神庙 周萨神庙位于吴哥城胜利门外,是和小吴哥同时期的建筑。其规模不大,但建筑格局十分完整,有4个塔形门,中间是中央圣殿,圣殿两边各有一座图书馆。除西塔门和中央圣殿保存较好外,其他单体建筑和围墙损毁相当严重,塌落下来的构件散布在周围的树林里。
灿烂的吴哥 温暖的黄昏是吴哥最美的时间,因为那一种落幕的辉煌恰似吴哥本身。但吴哥的灿烂还是持久的。吴哥寺主体建筑是呈梅花状排列的5座高塔,已被柬埔寨视作国家的象征绘于国旗上。站立在吴哥寺藏经阁(图书馆)遗址的年轻僧人,也将是吴哥未来的希望。
百合花
宝兴树蛙
白腹锦鸡
黑竹沟立体景观图(吴士涛 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