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我国江河中的“大马哈鱼”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25年第03期 作者: 高瑞睿 李欣 

标签: 生物地理   

在我国东北的黑龙江、绥芬河和图们江流域,生活着3种鲑科(Salmonidae)大马哈鱼属(Oncorhynchus)的鱼类,分别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大马哈鱼,以及它的近亲马苏大马哈鱼和驼背大马哈鱼。在繁殖季,它们会从大海启程,集群洄游至故乡产卵。但随着人类活动的影响,如今它们的种群都处于衰退之中。自2015年起,本文作者一直致力于这3种“大马哈鱼”的保护工作,并在2023年与水下摄影师合作,获得了野生大马哈鱼和马苏大马哈鱼的珍贵影像,让我们通过她的讲述,走近江河中的“大马哈鱼”们。

时间还不到下午四点半,太阳却已开始慢慢西沉。即使隔着防水裤,我也能感到河水正在逐渐变冷,同伴将温度计的探头伸进河水——屏幕上的读数还不足10℃,这令我们担忧地望向河面。

溪流清透如镜,河床上散乱着大大小小、裹满青绿色苔衣的岩石,它们的棱角早已被激流磨成了温润的圆弧。流水抚过石脊,激起一团团气泡。一条马苏大马哈鱼正在石隙间休憩,阳光透过水面,在它布满斑点的脊背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体侧淡红色的斑纹,表明这条雌鱼已经性成熟。在本能的召唤下,它正要返回自己出生的水域,完成延续种群的重任。

淙淙流水中,穿着灰黑色潜水衣的吴立新浮在水面,用手扒着河底的石块,沿河逆流而上。在河水的托举下,他的身体上下起伏,后背在波浪中时隐时现。在河滩附近的浅水区,我们脚踩长满青苔的滑腻卵石,在齐膝的水中踉跄前行,既是为了跟随在河中拍摄的吴立新,以免他发生意外,同时也可以沿河做样线调查,希望能有所发现。

责任编辑 / 金畅南  图片编辑 / 金畅南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