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桂运河、赣粤运河 会成为大湾区引领内陆开放的“抓手”吗?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25年第01期 作者: 许伟明 

标签: 基础地理   水文地理   

在交通运输部2020年印发的《内河航运发展纲要》中,有关修建湘桂运河、赣粤运河的构想引发了社会的热烈关注。通过这两条运河,有望实现珠江和长江两大流域的互相连通。因为构想之宏大、建设成本之高,这两条运河被称为“世纪运河”,并引发热烈争议。我们不禁好奇,它们对大湾区和相关各省区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如果要建设,将会面临怎样的困难以及付出多大的成本?从提出到现在,这一宏伟构想开始落地了吗?
据《广东省志·地理志》记载,广东有大小江河1343条,总长25290公里。不仅有西江自云贵高原奔流而来,北江、东江从北部崇山中顺势南下,三水汇为珠江,沿海山带还有韩江水系、粤东沿海诸小河系(榕江等)、粤西沿海诸小河系(鉴江、潭江等),平均河网密度为11公里/100平方公里。再加上河流水量丰富,常年不冻,造就了广东自古以来发达的水运。照片中为北江飞来峡段。北江自江西赣州市信丰县小茅山发源后,一路在南岭群山中逶迤穿梭,在清远南北峡山之间夺路而出,形成著名的飞来峡胜景。穿过飞来峡后,北江进入宽阔平坦的珠三角平原,远处的城市即为清远。

广州市沙面岛和文化公园北面的一片街巷,道路狭窄,车流和人流密集,路两侧多是高密度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旧楼,看上去是最平凡不过的广州老城街景。但如果我们把时钟回拨到200多年前,这里的意义重大和繁华兴盛会令你咋舌。这里是广州十三行,曾经中国和海外贸易往来的唯一窗口。

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朝廷加强了对海外贸易的限制,仅留下广州“一口通商”。十三行的行商们,既包销所有的进口商品,也是所有出口商品的采购方。自然的,这里就成了当时中国内外贸最重要的集散地。我在一份史料中看到,经十三行出口的商品有茶叶、丝绸、铁锅、土布、烟草、药材等80余种,这些货物从中国各地汇集于此,然后从广州港运往海外。

责任编辑 / 张璇  图片编辑 / 王彤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