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高校 中国大学的“拓荒者”和“试验场”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25年第01期 作者: 方春晖 

标签: 基础地理   文化地理   

一方热土有她的血脉,一座城市也自有她的气质。在“敢为天下先”的广东,孙中山领导了第一次反清武装起义;作为改革开放的热土,创造了无数个“第一次”。同样,在高等教育领域,广东也有独特的闯劲和锐气,不惧争议,为中国大学创造了很多领先于时代的“新范式”和“新道路”。让我们走进时光,走进广东高校的那些“拓荒”故事。

走进中山大学广州老校区的南门,百年前红砖绿瓦的老建筑依然留存完好。飞檐斗拱,流连古今;廊柱穹顶,中西合璧。如棋局、如阵列,错落铺陈于校园中轴线两侧,记载着时代的轨迹。沿中轴向北漫步不久,就会看到一座孙中山铜像。他右手向前伸出,像是一位老船长,正指向浩荡的滚滚珠江。

1924年,孙中山先生为中山大学手书校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中山大学还在1927年开学典礼上发出“中大的责任,与别的不同”的呼声。百年来,这所名校持续参与并影响着中国的革命、发展与改革。图为抗战时期,中山大学在粤北乐昌坪石办学的场景,工学院学生们与桥梁模型合影。
摄影/李约瑟

中山大学:乘风破浪、不畏惊涛的百年“旗舰”

清末民初,孙中山先生在广东提出了“敢为天下先”的口号,广东成为革命的策源地,诸多广东人叱咤风云,立时代潮头,领风气之先,为近现代中国带来了深刻改变。

责任编辑 / 陈惊鸿  图片编辑 / 王彤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