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的力量:文本中的阿勒泰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24年第07期 作者: 珊瑚海 

标签: 中国国家地理卷首语   

李娟可能是历史上为阿勒泰这个地方 书写了最多文字的人

记得有一年,我与新疆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的所长贾丛江研究员一起从乌鲁木齐出发去阿勒泰考察,有十几天我们都在一辆越野车的后座中度过。一路上,贾先生不断地给我讲新疆的历史。

托勒海特,阿勒泰境内最大的夏牧场
由于阿勒泰地区地形、气候环境的多变性,牧民们在长期的游牧生活中便创造出了一种适应当地环境的放牧方式——转场,即不同区域不同海拔的草场被划分成了春、夏、秋、冬等季节性草场,用于轮转放牧,并遵循“春上秋下,辗转移动”的规律。每年初夏,畜群被赶往北面的中高山牧场;到了春秋两季,牧民便将畜群转移至便于接羔或配种的荒漠草原腹地;进入冬季后,这些畜群则被分散至河谷地带或积雪较少的褶皱地带,以利于其度过漫长寒冷的冬日。这种古老的生存方式,不仅很好地维系了牧草的生长,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牧业生产的最大空间。据统计,在这种模式下,阿勒泰草原上的牧民们平均每年要搬家七八十次,甚至超过90次,转场里程全年可达1000公里左右。图为位于阿勒泰市阿拉哈克镇的托勒海特夏牧场,海拔在1400—2000米之间,这里地形开阔,起伏和缓,是阿勒泰境内最大的夏牧场。摄影/刘新海

一次谈到阿勒泰,他说的一个观点,让我记忆犹新。他说:在我国的历史典籍中,比如汉唐史书中,关于阿勒泰这个地区的记载十分罕见,只有零星的文字,从未有浓墨重彩的描述。相比史书中对我国其他边疆地区的记载,如对西域、漠北、漠南及东北地区的记载,差距委实显著。可以说阿勒泰或阿尔泰(阿勒泰是一个行政区的概念,阿尔泰是一个地理的山脉的概念)这两个名字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一直默默无闻,似乎是一个被遗忘的角落。

责任编辑 / 张琪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