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豆腐 万变不离“豆魂”“至淡”适配全球
在安徽省淮南市寿县,家家户户都有做豆腐的手艺。寿县城北的淝水之滨历来盛产大豆,直到今天都是中国优质大豆的核心产区。寿县人以淮河两岸优质大豆为原料,取八公山清冽甘甜的泉水,配合世代相传的豆腐制作工艺,做出的豆腐白如纯玉,细腻绵滑。两千多年前,寿县人的祖先也是以同样的方式开始制作豆腐,他们不会想到,此处日后会成为一场饮食革命的起点,甚至对中华文明的进程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毛豆腐是一种特殊的豆腐,是一种由霉菌发酵而成并被白色真菌菌丝覆盖的豆腐。这种特殊的豆腐流行于我国中部地区,而以皖南徽州地区生产的毛豆腐最具风味。发酵的过程,就是毛豆腐形成的过程。在这个奇特的过程中,豆制品中的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脂类以及碳水化合物,在酶的作用下水解为肽、氨基酸、脂肪酸和单糖等小分子物质,这些小分子物质是形成毛豆腐特殊风味的关键。摄影/宁录
两千年间,豆腐在我国广为流传,也成为许多国家的美味佳肴
两千多年前,这里或许就跟豆腐紧紧连在了一起。尽管豆腐起源有多种推测,但现有文献多支持八公山起源说,最早见于南朝(梁)谢绰的《宋拾遗录》:“豆腐之术,三代前后未闻。此物至汉淮南王刘安始传其术于世。”宋代朱熹在《次刘秀野蔬食十三诗韵》中也有“早知淮王术,安坐获泉布”的诗句,并注明“世传豆腐乃淮南王术”;明朝时,李时珍同样将豆腐的发明归于刘安,他在《本草纲目》中有这样的记载:“豆腐之法,始于汉淮南王刘安。”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