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之下700多年的金戈铁马、玉帛笙歌杨氏墓群揭秘的播州往事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23年第06期 作者: 陈季君 邢祥煜 

标签: 考古地理   基础地理   文化地理   历史地理   

在去年公布的“新时代百项考古新发现”中,贵州省共有4项入选,其中两项都与遵义有关,分别为海龙屯遗址与新蒲播州杨氏土司墓地。早在2015年海龙屯作为“中国土司遗址”之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之后,它已经获得了世人的热切关注。但你是否知道,海龙屯最初只是播州杨氏土司15世家主在抗蒙战争中修建的一座军事堡垒。而更能够揭秘播州数百年波澜壮阔往事的却是那淹没在荒山野草中、一抔抔黄土之下的杨氏家族墓群。作为我国古代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最强大的土司势力之一,杨氏家族从唐至明统治播州地区(今贵州北部地区)725年。

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六月初六拂晓,贵州遵义龙岩山上一道火光冲天而起,困守数月的海龙屯城被明军攻破,播州末代土司杨应龙,同爱妾周氏、何氏等登楼自缢,纵火自焚。

我国古代墓葬埋藏俑的习俗盛行于秦汉至隋唐时期,宋代开始渐少,元明以后俑在一般人的墓葬中已不多见,明代陶俑大多出土于帝王、藩王及品级较高的官员陵墓当中。播州杨氏土司作为雄踞西南的地方势力,自然会受到此类风气的影响,这批陶俑出土于第25世杨氏土司杨辉墓中。70件陶俑虽然高仅20厘米左右,但制作精细、造型丰富,不但是研究明代服饰、雕塑艺术的一手资料,也体现了杨氏土司身为少数民族地区首领对中原衣冠文化和礼仪制度的仰慕之心。

至此,明朝的平播之役宣告胜利,统治播州725年的杨氏家族轰然倒下。地面上的司治、司府、家庙、墓园等,被官兵付之一炬,后渐渐沦为废墟,播州土司的故事慢慢淡出了世人视野。直到三百多年后,淹没在荒山野草中的杨氏墓群被考古工作者发现,一座座墓室被发掘,林林总总的器物、壁画里隐藏着精彩的故事,带我们走近了古代的播州。

图片编辑 / 王彤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