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屿海鲜 同质化冲击下,海鲜文化的“孤岛求生”
湿润而咸腥的风裹挟着大海的气息迎面而来,海天交界处,三三两两的舢板陆续返航。日渐西沉,柔和的晚霞洒满了鳄鱼屿的沙滩和海岸的红树林,为风中轻摇的叶片镶上了一道道金边。我坐在房门前的椅子上,看着林大声在夕阳下的泥沙滩中弯腰忙碌,不一会儿,他拎着小桶朝我走来,指了指厨房,“走,晚上炒个小菜招待你。”
浙江舟山群岛的嵊山岛,渔民将捕获的海虾摊开晾晒,制成的虾干蕴含着满满大海的味道。如今随着养殖海产品的兴盛,超市和烧烤摊上的“海虾”很多都是原产于南美洲太平洋海域、后在我国广泛引进养殖的南美白对虾,我国海域原生的虾类逐渐式微,海鲜的种类趋于同质化。而在舟山群岛以及我国许多沿海的岛屿,传统“靠海吃海”的文化依然在延续。
我不禁探过头去窥视桶里究竟藏着什么“战利品”——原来是小半桶的花蛤。闲谈间,林大声麻利地将花蛤洗净,然后起灶生火、热锅凉油,小火将葱姜蒜和腌制的老萝卜干煸香,加入少许酱油和水,再倒入花蛤快炒几下,盖上锅盖,笑着向我伸出左手,张开五个指头。不到五分钟,锅盖掀开的刹那,一股白雾从锅中腾起,香气四溢的蒸汽略带着一丝海腥气,直冲入我的鼻腔。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