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究竟有几种大鲵,野外种群今何在?
标签: 生物地理
身怀演化奥秘的孑遗巨物,却因人类口舌之欲变得岌岌可危
2021年10月中旬,连日的阴雨让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天气而变得湿冷刺骨。位于盘溪河畔的保护区救助中心内,救护到这里的两条娃娃鱼藏在水中的石头堆里始终不露头。工作人员杨生计说这两条娃娃鱼是老百姓从野外救护回来的,摸起来比人工养殖的紧实些。不过光凭这个看不出来是不是野生的。的确,仅仅依靠一条大鲵的外观和捕捉地来判断它是否“野生”是绝对不靠谱的。
在贵州省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盘溪河内,一只大鲵在水底爬行。中国大鲵是目前世界上已知体型最大的两栖类动物,主要生活在我国中部和南部高山地区的湍急河流中。它们演化历史悠久,在水生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具有极为重要的科研与生态价值。与此同时,中国自古有食用和药用大鲵的传统,20世纪末期的疯狂捕捞和猎杀,导致目前野生大鲵处于极度濒危的现状,在野外很难发现它们活动的踪影。
中国大鲵是世界现存两栖类动物中体型最大的物种,在分类学上,中国大鲵隶属于隐鳃鲵亚目隐鳃鲵科。该科物种的祖先在侏罗纪时代就已经出现在地球上,但如今仅孑遗有两属四种,一属为大鲵属,分布在亚洲,包括中国大鲵、华南大鲵和日本大鲵三种;另外一属美洲大鲵属只有一种,分布在美洲。虽然经过亿万年的演化,但是中国大鲵在形态上和祖先保持了高度一致,具有极高的进化独特性,所以是全球都极为关注的重要保护物种之一。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