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之野寻“异蛇”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21年第01期 作者: 付若金 

标签: 生物地理   

“永州之野产异蛇……”,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名篇《捕蛇者说》将湖南永州的蛇深深刻入人们的记忆中。柳宗元当年描述的究竟是什么蛇?永州所在的湖南南部,绵延起伏的五岭等山脉在蛇类的地理分布上又起着怎样的作用呢?
林下地面,一条将身体弯成“S”形的尖吻蝮静静蹲坐在落叶堆中。体色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这是一条幼年的尖吻蝮,背部的灰白色菱形大纹格外醒目,颇似我国传统的“方胜纹”。成年之后的尖吻蝮个体之间体色存在一定差异,有黑色和棕黄色两种。一些蛇类研究者认为,黑体色的成年尖吻蝮很可能就是唐代柳宗元在《捕蛇者说》中描绘的“黑质而白章”的永州“异蛇”。尖吻蝮性情暴躁,攻击性强,即使是幼体也同样致命。图为:尖吻蝮(五步蛇)Deinagkistrodon acutus

时节已然入秋,但在湖南省永州市,依然酷热难当。

直到我走进为纪念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而建的柳子庙,才在岁月斑驳的院落和古木的荫蔽下感觉到一丝清凉。柳子庙坐落在一条名为“愚溪”的小河边,愚溪名气不大,却深受柳宗元喜爱,在遭到贬谪,幽居永州的十年里,他在此写下了《小石潭记》、《钴鉧潭记》等名篇。柳子庙外,愚溪的细流缓缓淌过,与潇水汇合,最终注入奔涌的湘江。

责任编辑 / 金畅南  图片编辑 / 高新宇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