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另类“黄金”海岸 中国最长的淤泥质自然岸线在此珍藏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20年第10期 作者: 汪竞 钟言
标签: 生物地理
淤泥质海岸的滩面一般坡度平缓、潮间带宽阔,主要是由潮汐作用塑造。受上冲流影响,在潮间带的光滩之上往往会形成一条由植物碎屑、碎贝壳和杂物等构成的“痕迹线”。此外还会形成大大小小,如树林一般的潮沟景观。摄影/杨国美
2019年的7月,江苏南通如东的滩涂上忽然出现了一对野生麋鹿,它们看起来健康活泼,或在浅滩戏水,或于岸上嬉戏,一时成为当地新闻。得到通报后,林业部门参考海岸巡查人员的相关报告,判断这对麋鹿应是从江苏盐城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路沿着海岸线“溜达”到南通的,因麋鹿栖息地本就是湿地,表示如无特殊情况无需救助,可让它们自然生长。
一对爱冒险的麋鹿,揭示了苏东海岸的与众不同之处——在近200公里的探险之旅中,它们没有被无法逾越的港口、海堤、城镇等拦住去路,也没有被追捕、恐吓而伤亡、退缩,就这么自由自在、有吃有喝地实现了一次海岸长征。其实,在这条绵长海岸带上繁衍生息和来来往往的,还有许多野生动物和数百万只候鸟。因为其重要的生态价值,2019年这片海岸还孕育出了中国第一个海洋世界自然遗产——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弥补了中国世遗的海洋类空白。
责任编辑 / 陈惊鸿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