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海人往事 寻找“海滩银行”的黄金年代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20年第01期 作者: 李希军 曹林泉
标签:

涨潮为滩,落潮为海,海边的渔民掌握了潮汐的规律,趁着退潮时到滩涂上采集、捡拾海产品,养活自己和家人,渔民以这种方式享受大海的馈赠,我们称其为赶海。图片中庄河的渔民在滩涂上迎来了“丰收”,他们嬉笑着、喧闹着,仿佛去自家田地里收割庄稼。从上世纪60年代起,当地就享有“东方蚬库”的美誉,但由于大规模的无序采集和潮间带生物的栖息地破坏等原因,一度令本土野生蛤蜊种群濒临衰竭。
摄影/苗臣海
摄影/苗臣海
“潮间带”孕育了辽宁的赶海产业
滩涂!是的,一望无际的滩涂。
我从大连市内驱车200多公里赶往庄河市海洋村,就在拐入海洋村附近滨海公路的时候,广阔的滩涂以一种极具冲击力的姿态赫然出现,从公路下面一直延伸到天边。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