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天河岩画 姗姗来迟的“大河之书”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19年第10期 作者: 钟言 

标签: 考古地理   基础地理   

近几年,在长久的沉寂和缺位之后,长江上游的通天河流域进入岩画发现的“爆发期”。数量庞大、内容多元的岩画遗迹不仅揭示了大河之畔数千年前的岁月图景,也弥补了历史和考古研究中重要的缺环。这些神秘的画符是如何被发现的?又引发了哪些新的猜想?
格麻岩画位于曲麻莱县秋智乡境内。此幅岩画位于半山腰一块散落的巨石上,共计7个图像。为狩猎主题,出现了射手、车辆和牦牛。凿刻清晰,生动有趣。位于通天河上游,距今约3500—3000年。
供图/玉树州博物馆 尼玛江才

岩画,是指人类在历史时期,凿刻、磨制或描绘在露天岩石、石壁、洞壁上的各种图形。在没有文字的时代,岩画是人类刻在石头上的史书和日记,可以说是人类历史的“第一章”。目前,被发现的岩画遍布全球,单体图像超过3000万个,内容包罗万象。

中国乃是世界上几个岩画资源大国之一,《水经注》等古文献中便有对岩画的记载。大体可分为北方体系、东南沿海体系和西南体系三大部分。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