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最重要的桑蚕基地,不在江南在广西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19年第07期
蚕儿上蔟吐丝忙
在传统养蚕过程中,最繁忙的是上蔟,即将蚕收集、移放到蔟具上,让其吐丝营茧。在广西,农户们积极实施科技养蚕、集约化养蚕,以提高效率。许多蚕房都安装了方格蔟自动上蔟装置,一串串均匀挂吊的方格蔟上蔟架可自动下降,让熟蚕自动上蔟结茧,然后升高方格蔟清理蚕房,提高蚕茧质量。以前一张蚕(是蚕业中的计量方法,指一张A4纸上的蚕籽数量,数量大约为40000粒)一般要4个人打理,现在一人就够了。摄影/龙涛
在传统养蚕过程中,最繁忙的是上蔟,即将蚕收集、移放到蔟具上,让其吐丝营茧。在广西,农户们积极实施科技养蚕、集约化养蚕,以提高效率。许多蚕房都安装了方格蔟自动上蔟装置,一串串均匀挂吊的方格蔟上蔟架可自动下降,让熟蚕自动上蔟结茧,然后升高方格蔟清理蚕房,提高蚕茧质量。以前一张蚕(是蚕业中的计量方法,指一张A4纸上的蚕籽数量,数量大约为40000粒)一般要4个人打理,现在一人就够了。摄影/龙涛
江南陌上,尚有桑否?
我的故乡在江南。这里沃野千里、水网纵横、气候温和,有稻香鱼肥、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更有遍地桑蚕。江南是我国桑蚕与丝绸业的起源地,5000年前生活在这里的良渚先民就已完成了对蚕的驯化,并掌握了缫丝技术,可获得平直的生丝,能编出丝带等织物。
我曾长期生活在江苏扬州,这里是江南著名的桑蚕之乡,并衍生出了浓厚的桑蚕文化。北宋后期,扬州高邮大词家秦观著《蚕书》,为我国现存最早的一本蚕业专著。清代学者李斗在《扬州画舫录》中,也录有《养蚕》歌。我居住的扬州城北,是清代扬州二十四景“邗上农桑”的中心位置。民国时,在扬州东郊有江苏省最早的蚕种场,种桑数千亩。20世纪80年代,扬州桑蚕业大发展,江都、高邮、仪征先后建蚕种场,生产的蚕丝是我国出口换汇的重要产品。90年代,扬州桑蚕业发展达到历史顶峰,成为扬州农村经济的主要支柱产业。当时的运河两岸,桑田连连,小曲不断:“一条运河水泱泱,两岸尽是采桑娘。哥哥摇橹妹撑篙,共养蚕儿进洞房。”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大牛他姑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