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大河除了水还带来了什么?
标签: 中国国家地理卷首语
“红旗河”可以引发许多和地理有关的话题
这是我为“红旗河”写的第三篇文章了。第一篇是从虚拟水的视角来看“红旗河”的无必要性,因为从虚拟水的角度看,西北干旱区正在通过粮食等农产品的形式向外输送水,因此调水显得不合情理;第二篇是讲了一些宣称造福人类的大工程为什么失败了,因为思想方法方面的问题,那是一种被归纳为“极端现代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是对技术和科学的极端崇拜,但却忽视了科学技术所无法应对的大自然中非常规的突发事件。但这两篇文章比较务虚,今天这篇,我想写得务实一些,从“红旗河”调水的受水地——西北干旱区新疆荒漠的自然地理条件谈起,主题词是荒漠、绿洲、河流、灌溉、蒸发、盐碱化等。
位于南美洲玻利维亚西南部波托西省的乌尤尼盐沼面积9065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盐沼。由于它所在的地区是阿尔蒂普拉诺高原,因此它也同时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盐沼之一(海拔3656米)。在安第斯山脉隆起的过程中,阿尔蒂普拉诺高原之上形成了一个宽阔的内流河盆地,大约4万年前,盆地中存在着一座巨大的古代盐湖——明钦湖。随着气候的变化,明钦湖完全干涸,留下两块盐沼——乌尤尼盐沼以及与之比邻的科伊帕萨盐沼。乌尤尼之所以被称作“盐沼”,是因为这一地区一年中大部分时间降水量不足3毫米,因此它的“常态”是如图中所呈现的由厚达数米的盐壳覆盖着的巨大白色荒原。每年的1月份是乌尤尼盐沼所在地区的雨季,降水量虽然仅仅只有80毫米左右,但这有限的降水却能使乌尤尼短暂地变为宽阔的“盐湖”——如明镜般的浅浅湖水倒映着天空,呈现一派壮丽的景象,因此雨季的乌尤尼盐沼也被称为“天空之镜”。
“红旗河”值得关注是因为它影响很大,相关的媒体报道随处可见。另一个原因是确实有很多人被这个宏大工程的宣传给征服了。我们都知道我国西北干旱区有着辽阔的土地,但由于缺水的原因,呈现着一片荒漠景象,而我国南方却多水,白白地流向大海,假如我们修一条人造大河把南方的水浩浩荡荡地调到西北干旱区来,让那里变成无边无际的良田该有多好。这在表面看起来是多么简单明晰,但是事实并非如此,且不说西北荒漠对生态系统的意义,也不说经济的投入产出问题……只说说调来的除了河水,还有什么?其实除了河水,许多人们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也随着这条大河来了。而“红旗河”大调水工程的发起者却回避了这方面的问题,未加研讨,比如溶解于水、随水而来的“盐”。这里说的盐,并非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盐,而是在中学化学课本上说的盐,课本上把化合物分为三类——酸、碱、盐,这里的盐就是这种意义上的盐,用书面用语来说,盐是指“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或非金属离子组成的化合物”。但有意思的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所用的那种盐——氯化钠一般在盐类中占据比较大的比例,在大海中这种盐能占到盐类总量的80%以上。因此,用日常用语中所说的盐,指称化学意义上的盐,有一种部分代替整体的味道。这里面有许多有意思的话题,比如海里的氯和钠为什么那么多,为什么又正好是1:1的比例等等……这里就不说了。我愿意借“红旗河”这个由头,谈一谈“盐”以及一些更普遍的、更有意思的地理方面的话题。
责任编辑 / 金畅南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