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水河断裂带 危险与美景并存之地
标签: 地质地理
在四川西部,有一条鲜水河断裂带,北起甘孜东谷附近,大体呈西北—东南展布,经炉霍、道孚、乾宁(八美)、康定延伸至泸定的磨西南部,全长约350公里。自1700年以来,沿该断裂带发生震级6级的地震15次,震级7级的地震4次,最近一次为1973年2月6日,甘孜藏族自治州炉霍县发生7.9级大地震。历次地震给断裂带沿线的人们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由于这里已进入青藏高原,地表流水侵蚀作用和人类活动影响都很微弱,多次地震在震区形成的断裂、断陷等地震遗迹得以完整保存。

河边的台地是由地震沉降形成的
图中左边为断裂活动的沉降部分,多期次沉降形成多个缓坡状的台地。台地之上,阡陌纵横,田舍俨然。图中右侧山体明显受断层线控制,山体表面如蚯蚓状的沟,就是地震形成的地裂缝。它们就像一道道伤疤,与左侧的田园牧歌形成极大反差。
图中左边为断裂活动的沉降部分,多期次沉降形成多个缓坡状的台地。台地之上,阡陌纵横,田舍俨然。图中右侧山体明显受断层线控制,山体表面如蚯蚓状的沟,就是地震形成的地裂缝。它们就像一道道伤疤,与左侧的田园牧歌形成极大反差。
鲜水河断裂带——鲜活的地震博物馆
打开四川省构造图,有三根粗线条的构造线十分醒目,它们呈Y形将整个四川的大地构造分为三个块体,即川滇菱形块体、川青块体和四川块体。
责任编辑 / 刘乾坤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