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岸线:看曾经海防最严密“海盗”最猖獗的海岸
沿《筹海图编》行走闽浙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16年第10期

标签: 交通地理   历史地理   

走岸线不仅可以看风光,也可以触摸历史。闽浙海岸岸线曲折、景观壮丽,更引人注目的是,从明初海禁到隆庆开海再到嘉靖倭患,在这段海岸曾上演了一幕幕封闭与开放、融合与冲突的悲喜传奇。作为那段历史的见证者,遗存于世的是遍布海岸线的卫所遗址。明人郑若曾编撰的《筹海图编》中,对这些卫所城池进行了全景描绘,沿着书中所绘的福建、浙江“沿海山沙图”行走,在遍地的卫所遗址中,追忆东南海疆的峥嵘岁月,感受的海洋与陆地的一次次搏击,看变幻的人群与不变的风景,别有一番意味。

体验者 萧春雷(文字)
福建泰宁人,现居厦门。常年的临海生活,使他对海洋文化非常着迷,长期关注中国古代海疆、海防、海盗、海商等海洋文明相关话题。他认为,作为海陆边界,海岸上激荡着大陆文明与海洋文明的碰撞交融,透过车窗眺望,我们只能看见优美的海滨景色,海岸最深邃的秘密只向慢游者的脚步敞开。
体验者 李鸾汉(图片)
自幼生活在长白山区,受大自然熏陶洗礼,青年时期喜欢游走于川岗河流之间,春挖野菜秋收山珍,冬猎雉鸡夏锄垄亩。在城市工作之余,节假日外出采风,用相机记录河山田园、风土民情。摄影是生活的一部分,行走是摄影的载体,行摄人生,乐此不疲。
慢行在闽浙海岸,忘记时间,追随海岸线的弯折、冲锋或往复,感受海蚀奇观、卫所遗址、渔港海鲜、方言与风土……如果你手持一本明人编撰的《筹海图编》,甚至可以回溯五百年时光,追寻大航海时代的东南沿海风云。

诏安湾:明清海盗聚集的巢穴,今日海产养殖的乐土

福建海疆其实应该从南澳岛算起。这座北回归线上的岛屿,明代以海盗窟闻名中外,后来由闽粤分治,1914年才全部划归广东。在《筹海图编》里,南澳岛是座无人岛,隔海与粤闽边界的两座所城——广东潮州饶平大城所和福建漳州诏安玄钟所相对。

《筹海图编》是明人郑若曾撰写的巨著,以72幅地图组成“沿海山沙图”,全景描绘了南起广东防城营、北至辽东鸭绿江畔的明代我国沿海山川岛屿和卫所城池。海中的岛屿礁石,岸上的山情水势,沿岸的港口海湾,沿海的卫、所、墩、台跃然纸上,甚为详备。

责任编辑 / 张璇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