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撑起了中国玉米制种的 “半壁江山”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16年第01期 作者: 肖明 刘慧 

标签: 农业地理   

如果没有到河西走廊走一趟,你可能永远无法想象这里竟然有着如此发达的制种业:这里生产的玉米种子,可以满足全国玉米用种需要的一半以上;这里是全国最大的蔬菜、瓜类、花卉等对外制种产业基地,占全国种子出口量的75%。河西走廊,这片一般人心目中干旱缺水、生态脆弱的地方,究竟为什么成了种子繁育的“黄金走廊”?
种子是农业的希望金色的制种田是孕育希望的地方
如果在秋天收获的季节从河西走廊的田野上空向下看,你会发现到处可见一片片金黄的色块,这就是河西走廊著名的“玉米制种田”——生产玉米种子的田地。河西走廊是我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全国半数以上的玉米种子都来自这里。摄影/脱兴福

出甘肃省省会兰州,沿连霍高速向西北而行,穿过平均海拔在2400米以上的乌鞘岭隧道群,就真正进入河西走廊了。

视野一下子变得开阔起来,公路在一马平川的大地上延伸。向南远望,披冰戴雪的祁连山仿佛头戴银盔的将军巍然守卫;近处路边,苍黄的土地裸露着,其上少有草皮覆盖,树木就更加少见了,偶尔有几株杨树从车窗外一闪而过,身形也多瘦弱扭曲。

责任编辑 / 张璇  图片编辑 / 马宏杰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