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安族
大河家一个带刀的民族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15年第07期 作者: 陈海汶 

标签: 历史地理   文化地理   

马世仁
保安族,甘肃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人,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客座教授,著有《在田野中发现历史——保安族历史文化研究》、《保安族服饰文化解读》等。

羊是保安族宴请宾客最重要的食物

由于伊斯兰教教义规定,穆斯林可食用的肉只能来自食草动物,因此羊成为保安族主要饲养的家畜,宴请宾客以全羊席最为盛大。保安族的全羊席做法是把整只羊加上调料煮熟,按肋条、脊背、前后腿、髋、脖子、尾巴分部位切割开,然后带骨剁成一指厚、手掌大的肉块,每个部分装一盘上桌,供就餐者选用,羊的头蹄、杂碎加麦仁煮汤,也是一种美食。

见证保安族迁徙史的保安腰刀

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的西北角,矗立着海拔约3000米的积石山,积石山原先叫积石关,曾经被誉为河州二十四关之首,是祁连山系向南延伸的余脉。积石山下的黄河之滨,有一处水草肥美、宜农宜牧的好地方——大河家镇,这个偏僻孤单的小镇因出现在张承志笔下的《大河家》中而被人熟识。这里生活着一个以盛产腰刀而闻名于世的民族——保安族,保安族称保安腰刀为“什都乎”,它与维吾尔族的英吉沙刀和阿昌族的户撒刀是中国少数民族的三大名刀。保安族的先民是13世纪初成吉思汗西征时,为随军维修冷兵器和战马套具,而强征的中亚各国工匠艺人。1225年蒙古军占领河州(现甘肃临夏州)、积石州(现甘肃积石山县、青海同仁县)等地,派保安族先民驻守隆务河谷地屯垦戍边。1864年保安族从现今的青海同仁县保安地区,迁徙到循化境内居住,后因循化大旱,主动迁徙到甘肃的积石山下积石山,定居在现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保安族人民从青海同仁县迁徙到大河家定居,就有工匠从事腰刀生产了,大约有100多年的历史。最早,打刀是为防身用的,慢慢地才成了日常生活用品,并逐渐成为保安族独具特色的手工艺品。

责任编辑 / 康静  图片编辑 / 王宁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