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质库野生植物的“诺亚方舟”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15年第03期 作者: 左凌仁 葛蔼 

标签: 生物地理   

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的植物园,因种植着众多云南名贵花卉和珍稀濒危植物闻名于世,每年吸引着大量中外游客前往参观。在植物园的一隅,一座四层楼的建筑在高大树木的掩映下,显得很不起眼,但这里却是许多野生植物种子的“家园”,保存着中国及其他国家的珍稀野生植物种质资源。它犹如一个避难所,让野生植物免于灭绝的厄运。

2014年12月,冬日的昆明温暖如春,和煦的阳光透过窗外的树木洒在杨忠兰的身上,她正在洗手池边忙着清洗种子。杨忠兰是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简称种质库)的种子清理员,这座占地面积并不是很大的种质库,保存着国内外众多野生植物种子,是中国第一座国家级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目前也是亚洲最大、世界第二大的野生植物种质库。

在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的展厅里,有一面墙上密密麻麻地安装着许多亚克力杆,每一个杆中都嵌入若干颗种子,构成了一个种子的小世界。这些亚克力杆是上海世博会英国馆“种子圣殿”曾使用过的,在种质库的大楼里,几乎随处都可以看到与种子相关的东西,种子博物馆、比人胳膊还要粗的豆荚果实、各种各样的植物鉴别图鉴、用松塔做成的小工艺品……这座占地面积并不是很大的种质库,是中国第一座国家级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目前也是亚洲最大、世界第二大的野生植物种质库。

“我是从种质库刚开始采集种子的时候就当种子清理员了,经过我手里处理的种子少说也有两千多种了。”45岁的杨忠兰一边工作,一边笑眯眯地说。她手中那些网眼大小各异的过滤盘就像魔法盘一样,一层层地过滤掉果皮、果肉,然后把藏纳其中的种子过滤出来。洗洗涮涮半个多小时后,杨忠兰眼前原本肉泥一般的果子,赫然变成了一小堆干净饱满的种子。她把它们平摊在一个个小筛子上晾晒,这些种子晒干后,再经过筛选,即将会成为种质库中的一分子,在零下20摄氏度的恒温冷藏库中“冬眠”。在那里,它们可以存活几十年、数百年,甚至上千年。

责任编辑 / 康静  图片编辑 / 王彤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