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西藏长城——喜马拉雅山口的御敌要塞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14年第10期 作者: 赵春江 

标签:

说起长城,我们脑海中会浮现出连绵山岭与雄伟城墙在一起的壮美画面。资深援藏工作者、摄影师赵春江调查发现,西藏日喀则的喜马拉雅山区,也有堪称“长城”的防御工事——它的诞生,跟一场反侵略战争息息相关。
位于定结县日屋镇的日屋长城,结构保存完好,长约3
公里的城墙在曲玛山山脊线上由西北向东南绵延。照片左侧流淌的小河是一条不知名的
季节性溪流,在曲玛山脚下
汇入拿当曲,拿当曲又在陈塘镇汇入朋曲,朋曲则一直沿着喜马拉雅山的峡谷南流,在海拔落差极大的悬崖上流入尼泊尔境内。当年,这里曾是清军与廓尔喀军激烈交锋之地,
这段规模较大的防御工事,
曾见证过双方的拉锯战。

吉隆县檫木卡,
第一次在西藏遇见“长城”

我曾不止一次地翻看《清史稿·福康安列传》一章,因为它记述了18世纪后期,一场跟西藏有关的反侵略战争—清军反击廓尔喀之战

廓尔喀曾先后三次入侵中国西藏:乾隆年间有两次,咸丰年间一次。其中,第二次入侵影响最大。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廓尔喀人遣兵进犯后藏,攻占聂拉木、哜咙(今吉隆镇)等重镇,并劫掠后藏首府日喀则。乾隆帝速调两广总督福康安为大将军,海兰察为参赞大臣,率军分批入藏,抗击入侵之敌。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先期到达拉萨的四川提督成德进军后藏,首战收复聂拉木官寨。随后,福康安强攻哜咙,尽收后藏失地,一度逼近廓尔喀都城阳布(今加德满都)。是年七月,清军在甲尔古拉山受阻,廓尔喀人乘机遣使求和,清军允其请求。廓尔喀人战后派使到北京觐见清帝(右上)。“日屋长城”样式与防御体系,与北方的明长城相似,垒砌方法采用了藏族碉楼、城堡的垒砌方式。新近出版的《定结县志》,将“日屋长城”称为“曲玛古战场”,因附近曲玛山而得名。拿当曲北岸是高数百米的悬崖峭壁,日屋至陈塘的公路就在峭壁下通过;南岸则是数十米高的河崖,崖边就是日屋长城的工事群。河道附近城墙与暗道互为连接,墙外有护城壕、墙内有步兵道,可视为第一道防线;山脊线上有500米长的过渡带,分布有3座敌楼、1座马面,为第二道防线;紧接着,城墙内侧是一座规模颇大的方城,城门下有通往陈塘、尼泊尔方向的古道,为第三道防线;由城门开始,山脊线骤然陡起,城墙每隔数十米有一道巨大的横墙,此为第四道防线;紧接着,山巅有巨型怪石,城墙借山势蜿蜒,此为第五道防线;马鞍形曲线下行山洼,城墙构筑得又高又宽,此为第六道防线(下)。

18世纪下半叶,居于今尼泊尔境内的廓尔喀部族势力崛起。至1769年,廓尔喀人正式建立廓尔喀王朝。尼泊尔境内多高山,地狭人稠,其统治者为此十分觊觎邻国领土。1777年,廓尔喀将扩张目标指向中国西藏,在清乾隆年间两次(第一次为1788年、第二次为1791年)跨越喜马拉雅山,突袭西藏腹地。第二次侵藏时,廓尔喀人一度直捣后藏首府日喀则,将扎什伦布寺的财宝劫掠而去

责任编辑 / 马子雷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