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拉尔史诗
最是那一抹永恒的驼影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14年第06期 作者: 龙仁青 

标签: 文化地理   

13世纪上半叶,蒙古大军征服花剌子模等中亚诸部后, 随即签发当地各族组成“西域亲军”内迁,以应对西夏、金和南宋的作战。这一潮流中,撒拉族的先祖便是其中一支。签军领袖尕勒莽、阿赫莽手牵骆驼,带着故乡的水土,驮着古老的手抄《古兰经》,来到黄河畔的循化屯军戍边,在这里扎根、生息、繁衍。撒拉族的起源、变迁,几乎都离不开那一匹匹驮经而来的白驼。
龙仁青
藏族,1967年出生于青海湖畔铁卜加草原。 1986年7月毕业于青海海南民族师范学校藏语言文学专业。1990年开始文学创作,出版有《六世达赖仓央嘉措情诗及秘史》、《光荣的草原》等,翻译出版小说集《端智嘉经典小说选译》(藏译汉)。先后从事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的新闻翻译(汉藏文)、记者、编辑、导演、制片等职。

漂泊的部族来到“孟达”,

找到了安居的新家

我和撒拉族诗人韩文德交往甚笃,隔三岔五就要小聚。我们最常去的地方是西宁一家叫“撒拉尔家宴”(“撒拉尔”为撒拉族自称)的饭馆,由一个家族经营,馆子里的雅间均以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所属的乡镇地名命名,比如清水、孟达等。

孟达,原为乡镇名,因“孟达天池”而得名。2006年8月,孟达乡被撤销,并入清水乡。从此,作为行政地名的“孟达”在地图上消失。另一位撒拉族诗人马丁的老家便在孟达。他说:“许多地方把知名度大的景点改为行政地名,如云南省将原中甸县改为香格里拉县。循化县却反其道而行,让一个原本就是景观的地名消失。某种程度上,孟达天池失去了扬名和传播的机会。”其实,孟达这个地名不仅与天池关系密切,而且在撒拉族迁徙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责任编辑 / 马子雷  图片编辑 / 孙毅博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