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驼“拉”来的部落
撒拉族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14年第06期 作者: 韩文德 

标签:

民族识别时间 1953年
摄影/陈海汶
时间/2009年2月
地点/青海省海东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街子镇三兰巴海村
韩文德
撒拉族,笔名撒马尔罕,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人,诗人、撒拉族文化学者,著有诗集《裸河》、《撒马尔罕的鹰》、《时间两侧的颂辞》和《清水微澜》,作品多次在国内外获奖。

独具特色的民居“花槽”

现代撒拉族民居大多是砖木结构的平房,由于地理环境和气候的原因,一般都是坐北朝南,又称北房或厢房,是家里长辈起居生活和待客的主要场所。厢房选材用料都十分讲究,空间开阔,尤其是檐面上的木雕十分精美,撒拉人称之为“花槽”,一般人家有三五道,富足人家则十余道。我曾到三兰巴海村的朋友家探望过一位老人,他家的“花槽”真是雕刻得非常精细,下五道是花草,兰花、菊花应有尽有,上五道是几何图形,中间七道是赞颂真主的阿拉伯文,远看是千姿百态的图案,近看是层层叠叠的文字,颇为壮观。无论雕饰内容如何变化,绝不能雕饰动物或人物形象,因为撒拉人除崇拜真主外不崇拜任何事物。

历史上的撒拉女子为遮掩羞体(伊斯兰教规定女子除手和脸之外都属于羞体)先后用阿拉伯式的“头巾”、蒙古族式的“包头”,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发展成了现在的盖头和纱巾。撒拉族女人的盖头分白、黑和绿三种色,老年戴白色、中年戴黑色、少妇和姑娘戴绿色。我经常在老家循化的村头巷尾或在田间地头见到一群群的撒拉女子,她们气质雍容高雅,走路轻盈典雅,尤其戴上绿盖头,穿时尚的旗袍或“恰木夹”,撩起盖头一角,羞涩地回眸一笑的瞬间,流露出火焰般的美和泉水般的清澈。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