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岛“抽象画”
当地理遇上美学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14年第05期 作者: 陈婷 张天翰 

标签: 地质地理   气候地理   水文地理   

要想欣赏冰岛的地貌之美,必须是在空中。从高空俯瞰,这座千万年来火山和冰川不断雕琢的岛屿,竟然呈现出罕见的容颜,犹如一幅幅瑰丽多彩的抽象画,不同层次的翡翠绿、宝石蓝、琥珀黄,以及看似单一却又能化为万种风情的火山灰,交织在一起,共同谱写出一首地球最壮丽的诗篇。
肖尔索河上游被冰雪覆盖的高地,一条条浅黄色的线条可能是火山岩墙,将冰雪分割成斑块状。河流从图片的右上方向左下方斜穿,中间有一个椭圆形的集水洼地,冰雪融水形成密集的小支流,向下面的干流汇集,形成辐合状的向心水系。
摄影/Hans Strand

从高空看冰岛地貌,

它源于大自然妙手雕琢,

“抽象”美学无处不在

我的冰岛之旅,最精彩的部分莫过于乘坐直升机航拍了。幸运的是,当天天气晴朗,我和同伴分乘两架直升机,在首都雷克雅未克上空起飞。俯瞰大地,下面的城市经络分明,井然有序。

由于地处欧亚板块和美洲板块之间,冰岛坐拥近300座火山,包括约50座活火山。因此组成冰岛的岩石都是火山岩,它为冰岛的地理景观定下了基调。摄影/Olaf Kroger
作者/陈婷
飞行日期/2013年7月24日
飞行时间/两小时
飞行范围/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及雷恰角半岛附近地区每次打开飞机窗户,外面的风呼呼地灌进来,将我手中的相机吹得摇来晃去。因为高空气温低,我伸出窗外拍摄一会儿,手便冻僵了,因此每隔10分钟便要关上窗户暖和一下。拍摄间隙,我贪婪地俯瞰着这座千万年来火山不断雕琢的岛屿。从雷克雅未克向远处的火山飞去,“极圈火岛”的真面目逐渐显露出来:在这片情绪化的大地上,黑色玄武岩遍布全岛,火山地貌纵横交错,蔚为壮观。飞过群山后,我们到达雷恰角半岛北部和东部,可以俯瞰黄金圈里的重要地质景观辛格瓦德拉湖和大裂谷、冰岛总统官邸、火山岩浆、热电厂等。我分秒必争,一边用镜头收入各种美景,一边不停惊叹于超现实感与荒凉之美在这里达到了平衡。

李炳元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研究员

这是火山熔岩山地,以流纹岩为主,表层已经风化,比较平缓,但有沟谷切割发育,沟谷中残留积雪。照片下方,河沟切出来的剖面,显示流纹岩的层理结构清楚,有红色、灰白色的软硬岩层交叉。流纹岩是一种火山的酸性喷出岩石,其化学成分与花岗岩相似。

刘亦山

画家

这像是一幅效果强烈的写意重彩中国画。图中上半部的山脉与山间水流,像是粗豪大笔饱蘸湿墨的效果,浓淡丰富的笔痕中又趁着湿漉漉的水汽,洇入几抹藤黄色,水墨相间,氤氲得宜。图中下半部仿佛一块无价的钧瓷,青蓝色中泛着几许朱砂红,高贵大气的色彩,沉稳而明艳。整个图中显现出水墨画与瓷器这两大中国文化元素。

渐渐远离人类世界,我们向着更加原始广阔的火山盆地飞去,很快便飞临雷克雅未克郊外的辛格韦德利国家公园上空,下方出现了冰岛最大的湖泊——辛格瓦德拉湖。这个如宝石蓝般的湖通过两条河流与大西洋连通,湖里有大量的鳟鱼和鲭鱼。别看湖面风平浪静,湖底却暗藏断层、裂谷、火山和热泉。因为冰岛就位于美洲大陆和欧亚大陆两大板块的交界处,地质活动非常频繁。

从空中俯瞰,这两大板块交界处形成了壮观的裂谷景观,透着古老地球的沧桑,犹如一道道美丽的“伤疤”。冰岛一向以“冰火两重天”著称,自从早—中新世晚期以来,大西洋中脊裂谷溢出的上地幔物质——火山喷发物,长期堆积形成了这座“极圈火岛”。这里火山众多,仅10万多平方公里的岛屿上,就密布着近30座火山,其中约50座为活火山,火山喷发成了常态。

很多人应该还记得2010年冰岛南部埃亚菲亚德拉火山的两次大爆发。那两次爆发,喷发出了相当于30层楼高的岩浆柱,火山灰和气体形成大片烟尘,导致欧洲大量航班被取消。岩浆融化冰川后还形成大片蒸汽,汇聚成滚滚流动的白云,这些都被太空中的卫星尽收眼底。而正是在一次次火山喷发中,冰岛不断被改造着自己的面貌。

随着飞行的持续,火山岛的真面目在我面前一点点展露出来。由于夏季的缘故,绿色的苔原覆盖了黑色的火山熔岩,蜿蜒的河流滋润着大地的万物生灵,保持了这块土地的野性与活力。

虽然频繁的火山爆发带来了破坏性,但也因此使冰岛拥有了众多独特的火山景观。特别是从高空俯瞰,我不得不惊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这些纯粹由大自然雕琢的“抽象”艺术面前,就算再伟大的绘画大师,也只能自叹不如了。

在冰岛的大地上,冰雪融水恣意纵横,它既滋养着万物生灵,又像一支神奇画笔,永不停息地塑造着地表景观,为人们带来了如梦如幻般的美学享受。摄影/Hans Strand

李炳元

图片中间,在冰岛的一条堆积河谷盆地,地势低平,盆地四周丘陵色调较深,可能是火山喷发物组成,可以隐约看到很多细沟流向盆地。黄绿色是苔原,铁灰色斑块是湖沼,从中间穿过的冰水河流,河道弯曲,河汊发育。

刘亦山

一条河流在深色背景的大地上翩翩起舞,就像是一片叶子漂在幽深沉郁的大海上,具有油画般的神奇色彩。深色背景大地呈现出神秘的普鲁士蓝色,幽暗深邃无边,河流冲刷的浅滩湿地因水浅而显出群青色。草绿色的植被与群青色的浅滩呈互补关系,彼此映衬,相得益彰。

组成冰岛的岩石都是火山岩,以玄武岩分布最广,还有流纹岩、安山岩等。冰岛最南端的维克镇无疑是欣赏玄武岩美景的极佳选择。这里的“沙子”在阳光下泛着乌亮的黑色光泽。其实这些“沙子”并非细沙砾,而是碎岩。原来火山喷发时,巨大的热量将石头变为了碎末。不过在想象力丰富的冰岛人眼中,他们宁愿相信这里的一切是被女巫施了魔法才完成的。

数百万年的岁月变迁,在玄武岩上留下了鲜明的烙印,最神奇的莫过于海岸边那座玄武岩山了。风琴状的岩石壮观而异样,居然全都呈整齐的棱柱形逐一排列,乍看还以为是人为刻凿和拼接而成,颇似一幅极为壮观的后现代装置艺术。想到多年前到过的韩国济州岛,我见过类似的火山地貌,还清楚地记得这种地质结构叫做柱状节理,是火山熔岩遇海水冷却凝固过程中收缩而成的产物。

冰岛的柱状节理带拥有标志性的特征:边缘笔直、锋利,每个柱状节理直径在10—20厘米之间,高1米多。难怪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在科幻小说《地心游记》里,曾经这样形容他眼中的柱状节理:“这里的自然,具有仿佛人工雕琢过的几何特性,好像被人用角尺、圆规和垂直线画过一样……”

我想象着一股股熔岩从地壳裂隙涌出,像河流一样流向大海,遇到海水迅速冷却,变成固态的玄武岩并收缩结晶。岩浆在凝固过程中发生了爆裂,形成了规则的六棱柱柱状体图案。整个过程有点像泥潭底部的淤泥在阳光暴晒下龟裂时的情景。

当然,相比颇有装置艺术感的玄武岩,流纹岩在艺术表现力方面也毫不逊色,甚至更显灵动与斑斓。特别是在兰德曼纳劳卡地区,由彩色流纹岩石构成的山脉,就像是上天不小心打翻了一个五彩的颜料盒,将缤纷的色彩泼洒在了这里连绵起伏的山脉上。

冰川将冰岛约11%的表面覆盖。平时它们看起来很安静,拥有一种冷艳孤傲之美。一旦遇到火山爆发,这些沉默的冰川立刻被“激活”,变成了激情四溢的洪流。
摄影师/王琛
拍摄日期/2011年6月
飞行时间/12小时
拍摄范围/冰岛除北部以外的大部分地区
2010年冰岛埃亚菲亚德拉火山爆发,喷出的火山灰笼罩了欧洲。这个火山岛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第二年的6月,我赶赴冰岛,花费16000美元,前后4次租用飞机航拍冰岛。一开始,飞行员听说我要去航拍埃亚菲亚德拉火山,死活不肯去,说这个火山还在不断冒气儿,万一飞到火山上空又赶上喷发的话,弄不好就小命不保。我一听,赶紧私下里塞给飞行员200美元小费,这才说动他冒险驾驶飞机飞越埃亚菲亚德拉火山上空,也算满足了我不远万里前来拍摄的心愿。飞到火山上空,我才发现这一趟没白来,在一片冰天雪地的连绵山脉之间,一座仍然在冒着白烟的火山,将天空熏染得犹如一张朦胧派的抽象画。画面虽美,但这座火山毕竟余威尚在,我抓紧时机抢拍了几张画面,在飞行员的催促下才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埃亚菲亚德拉火山。

流纹岩是一种火山的酸性喷出岩石,色彩多变,有灰色、粉红色或砖红色等,还有斑状和流纹状结构。于是,对徒步旅行者来说,他们的梦想就是在夏日某天的午夜时分,来到兰德曼纳劳卡静静地守候着。当清晨的第一束阳光照射在彩色流纹岩石山脉时,他们就会猛然发现,眼前的山脉瞬间焕发了悦目的生机,仿佛是一幅刚刚泼墨完成、鲜艳欲滴的山水画——粉红、黛绿、橙黄、铅灰、雪白、墨黑等不同颜色相互铺陈错叠在一起,看似漫不经心,实则匠心独具。这幅天然美景对人心的触动,也许是任何人类画作都无法传递的。

火山频发的冰岛,同时也被赋予了壮观的地热景观:火山口、温泉、间歇泉、滚烫的泥浆、蒸汽、热水潭和喷气孔一应俱全。然而比美景更实惠的是丰富的地热资源,它造福于冰岛人民的历史非常久远。

前方大地上升起一缕缕白烟,与黑乎乎的玄武岩形成巨大的反差。“那是热电厂,专门供应首都的电力。”飞行员颇为自豪地告诉我。目前冰岛所有电力都来自水电、地热发电等清洁能源,同时该国还建起了完整的地热利用体系,所有供暖都使用地热。其中古纳威尔热泉是温度最高的地热温泉之一,色彩斑斓的地面上随处可见“咕嘟咕嘟”冒泡的洞口,如同一幅写意水墨画上飘荡的一缕缕炊烟。

和陆地不同,海边带给我的惊艳又是另一幅景象。迥异于蓝湖那种朦朦胧胧的蓝色,或许是近海生物较多的缘故,在通透的光线映照下,海岸边呈现出一幅五彩斑斓的画面,犹如一幅抽象油画。大自然随时散发出的魔力让我陷入一种迷幻,不知道眼前的景象是真是假,只知道空中的每一分钟都极为宝贵。

就算再坚硬的火山岩,在海水长年累月的侵蚀下,也会变得千疮百孔。海风与巨浪携手,将沿岸岩石雕刻成奇特的天然艺术品,宛如一幅幅绮丽绝妙的画卷。摄影/Haarberg

李炳元

冰岛西部斯奈山半岛海滨,潮间带基岩起伏,平地与陡坎交替。海水涌退,水流交叉,形成多彩海浪。浪花冲击基岩海滩,水流带走沙粒,不断侵蚀海岸。图中左边是海水到不了的高地,聚集了大量的红腹滨鹬鸟(学名:Calidris canutus)。斯奈山半岛因为景色壮丽,常被称为冰岛的缩影,著名的斯奈菲尔火山及其冰川就位于半岛的西端。

刘亦山

一群红腹滨鹬鸟静静徜徉在绿色的半岛峭壁上,旁边的水流纵横交错汇集,恢弘巨流的奔腾与小溪涓涓的流淌,合奏出一曲万流归宗的交响乐。密密匝匝的红腹滨鹬鸟呈现出点的元素,仿佛中国水墨画中的“点苔”;粗细不同且交错的水流,动感十足,宛若在宣纸上用硬毫提斗笔挥洒出的飞白笔痕。这张照片恰似一幅点线交织、笔墨淋漓的中国水墨画,又像是一幅用大面积颜料泼洒出来的西方抽象画。

冰水河流美景

与“泼墨泼彩”水墨画,

都是流水的杰作,

但人类的模仿永远无法超越

自然美景

从空中俯瞰冰岛大地,自然界呈现出来的种种美感带给我极大震撼,令我始终无法忘怀。回到北京后,我一直在思考,冰岛的地理之美,与人类的绘画之美,究竟有何关系?从它们都给人带来美感这一点来看,它们一定存在着某种相通之处,或者说,它们之间由于彼此接近,是可以相互对话的。那么,究竟哪一种绘画形式更能表现出冰岛的超凡脱俗之美呢?我认为,答案是“抽象画”,只有抽象画才最为接近我眼中的冰岛之美。

看了美国抽象画大师杰克逊·波洛克的作品《海神的召唤》,那浓烈的黄、白、黑、蓝等不同色块与线条组合,让我想到了冰岛的兰德曼纳劳卡地区连绵起伏的彩色流纹岩石山脉,也是五彩缤纷的色块配以不同线条的组合。这两者之间,一个是人类绘画大师的灵感奔放之作,一个是大自然亿万年沧海桑田的神来之笔,仿佛不约而同地都在追求一种自然、奔放的情感释放,追求一种心灵深处的精神归宿。

地球上最美妙的相遇,莫过于河流与火山灰的相遇,而冰岛为这两者的相遇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当洪水流过地面的火山灰,一幅幅壮观的冰水河流美景图就诞生了。

李炳元

这是埃亚菲亚德拉火山东北部,一个沉降堆积盆地中的冰水河流发育而成的辫状水系。冰川融化的水,流下来以后,因为水量变化大,河床不稳定,分出很多枝杈,就像麻花辫子,又像树枝的分杈,奇形怪状,变化万千。在中国的雅鲁藏布江中游或者塔里木河中下游,赶上枯水季节,也会出现这种辫状水系。

刘亦山

在变幻莫测的天空光影笼罩下,虚实明暗不断变动的河流水系,恰似一幅梦境般的抽象派绘画作品。在现实生活中,光影和色彩的变化是十分奇妙的,色彩是随着所观察的位置、受光状态的不同和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化。正所谓艺术来源于生活又试图超脱于生活,抽象派艺术彻底颠覆了传统艺术模仿自然的陈旧模式,不过在脱离自然的过程中却发现,大自然本身具有的抽象画面反而是人类抽象派艺术难以超越的。

既然冰岛的自然美景与源自西方的抽象画找到了共同语言,那么,这些美景与中国画之间是否也有某种奇妙的相似或关联呢?因为中国画一向讲究意境悠远,这与冰岛景观的抽象写意,是否也有契合之处?

带着这个疑问,我把冰岛的航拍图片传给画家刘亦山。他一看,立即像触了电一样,指着图片连声赞叹说:“泼墨泼彩画!太神奇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不可思议!”

冰岛的火山爆发后,地面常常被覆盖了一层厚厚的火山灰。炽热的岩浆将覆盖在火山上的冰川融化,形成洪水。洪水从山顶冲刷而下,流经地面的火山灰,绘就了一幅幅波澜壮观的冰水河流美景图。它们有的像树影,有的像麻花,有的像鱼鳞,线条变化万千,就如同张大千以冰岛大地为宣纸,以火山灰为底色,用冰川融水泼洒而成的泼墨泼彩水墨画。

冰岛的冰水河流美景是火山与冰川共同营造的结果,两者缺一不可。这里的火山一般都被厚厚的冰川所覆盖,一旦火山爆发,就会融化冰川,引发洪水。然后洪水顺着山谷奔流而下,尽情在火山灰上肆意“作画”。我也曾见过热带地区的火山爆发,由于没有冰川融水,就很难形成冰岛这样的河流景观。就算火山爆发后马上天降大雨,那也好比是将一大盆水泼在作画的宣纸上,结果自然是一片狼藉,毫无美感而言。

于是,我愈发觉得,坐上直升机,从高空看冰岛美景是多么幸运。随着飞机高度的上升,我看见,从山顶流出的浅黄色溪流,慢慢与更宽的河水交汇,然后流向冰川大坝,此刻河水变成清澈透明的湛蓝。在流过布满火山灰的平地后,水流再次被染成了深厚的色彩,最后汇入大海,完成了一次最美丽的奔流……

冰岛的苔原植被随处可见,尽管看起来很不起眼,但它们却成了冰岛地表的“底色”。它们或黄或绿,星星点点,最终以聚沙成塔的方式会聚成了一个岛屿的本真色彩。

李炳元

虽然拍摄的时候是6月份,但当时的温度平均只有七八摄氏度,裸露的地表只长了一些苔藓、小灌木。台地地面起伏不大,人工砌起来的石墙内是平坦的裸露地,可能是放牧者圈养牲畜的一个地方。石墙破碎,没见到牲畜和人的活动痕迹,可能已被废弃。

刘亦山

在阳光的暴晒下,裸露的岩石呈中黄色,周边渐渐变为褐红色,从而更映衬出星星点点的草绿色,植被稀少反而变得珍贵。大幅的褐黄色给人以干热、粗砺的沉着之感,全图仿佛一幅抽象油画。

责任编辑 / 雷东军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