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默岁月
万安公墓的故事
北京是中国近现代以来文化积淀最为深厚的城市之一,它所汇聚的来自各地的精英,造就了这座城市的辉煌。这些优秀人物在这里终其一生,正是因为他们璀璨的人生轨迹,才造就了今天的万安公墓。图为前新华社社长郭超人的墓,郭先生上世纪60年代曾随中国登山队完成攀登珠穆朗玛峰和希夏邦马峰的报道,他喜欢一个比喻:“一滴水可以见出阳光”,他一生的奋斗和修为,也能使我们看到一个新闻工作者的闪光足迹。
北京资深媒体人杨浪先生在周末闲暇的时候,最喜欢到香山脚下的万安公墓溜达,他说不为别的,就为了墓园能带给他独特的人生感悟:无论生前多么声名显赫、位高权重,死后都化作一抔黄土,是耶,非耶?留待后人评说。而在万安公墓,每块肃静的墓碑后面,可能都潜藏着一个鲜活的故事,留待后人挖掘。
杨浪先生说,他发现万安里有个衣冠冢,里面埋着一个叫尹荃的小学老师的衣冠,尹老师1970年病故,19年后,她的36名学生为她立碑治冢,碑文上写着:“四十年来,循循善诱,陶铸群伦,悉心教职,始终如一……无辜蒙难,备受凌辱。老师一生,坦荡清白,了无点污,待人诚恳,处世方正,默默献身教育事业,终生热爱教师生涯,其情操其志趣足堪今人楷范。” 杨浪先生说,算起来,1989年为老师立碑的弟子们也应当是老人了,是什么力量,使学生们对半个世纪前的老师念念不忘,立碑铭记!更难得的是,后来有三位学生将自己的坟茔永远地置于先生墓前。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