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草原
相识恨晚的游牧文明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12年第10期 作者: 单之蔷 

标签: 生物地理   文化地理   呼伦贝尔市   

牧民如何与羊群、草原、天、地相处并建立情感?游牧文明真正的魅力何在?草原深处的牧民告诉了我们答案。遗憾的是,我们来得似乎晚了一点儿。
在新巴尔虎右旗的牧民人家借宿的经历,也让我们看到了牧民每日的生活作息。这里日出很早,4点左右天就亮了。天刚亮,甘迪嘎就和他的父亲嘎拉布日从几公里外的蒙古包赶来为羊群检查身体。为了照看羊群,父子俩每隔一天就要来查看羊尾是否被感染或者有伤口,如果出现问题,就得及时为它们上药、疗伤。他家有一千多只羊,待一只只检查完毕,一天里的第一件事才算完成。摄影/王彤

围绕着内蒙古草原的问题,人们分成了两派:一派是定居派,以农业部的官员和科学院及部分高校学者为主;一派是游牧派,以刘书润教授为首,并以海山教授等人为代表。下面是主编单之蔷与刘书润、海山关于内蒙古大草原的对话。

时间:8月5日

责任编辑 / 黄菊 高新宇  图片编辑 / 吴敬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