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嘉湖
丝绸自这里产生,也从这里复兴
际海蒹葭色,青林接远村
位于湖州市德清县的下渚湖,是江南最大、环境保持最好的天然湿地。远远看去,水杉、翠竹、桑树、菱角、莲藕等典型的江南植物,与稠密的网格状水网彼此镶嵌。湖面有时开阔有时狭窄,数百座台墩状的岛屿、沙渚,遍布湖荡,形成湖中有墩、墩中有湖、港中有汊、汊中套港的复杂格局,犹如小径交叉的秘密花园。这是杭嘉湖一带最为典型的水乡格局,人们在原本并不利于人类居住的湿地里,创造了诗意的栖居方式。摄影/钟伟
位于湖州市德清县的下渚湖,是江南最大、环境保持最好的天然湿地。远远看去,水杉、翠竹、桑树、菱角、莲藕等典型的江南植物,与稠密的网格状水网彼此镶嵌。湖面有时开阔有时狭窄,数百座台墩状的岛屿、沙渚,遍布湖荡,形成湖中有墩、墩中有湖、港中有汊、汊中套港的复杂格局,犹如小径交叉的秘密花园。这是杭嘉湖一带最为典型的水乡格局,人们在原本并不利于人类居住的湿地里,创造了诗意的栖居方式。摄影/钟伟
丝绸设计:从传统向现代的尝试性过渡
京杭大运河从遥远的北方一路跋山涉水而来,在终点等候这个伟大工程的,是曾经同样伟大的杭丝联(全称“国营杭州丝绸印染联合厂”)。运河与丝绸,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符号和象征。安静地矗立在杭州拱宸桥旁的杭丝联,足够用来馈劳这条刚走完漫长旅途的运河。
做天难做四月天,采桑娘子要晴天
杭嘉湖的丝绸品质领先于其他地方,首先得益于这里的桑树品种:湖桑。湖桑是经山东的鲁桑嫁接和异地培育而成的变种,虽然很矮,却“叶圆而大,津多而甘,其性实,其条脆,其树鲜老株,采折最便”。桑树好,桑叶就好,吃这种桑叶长大的蚕自然就好,蚕所吐的丝因此也很好。元朝人唐棣有诗云“苕溪矮桑丝更好,岁岁输官供织造”,便是歌咏湖桑的。至清代,全国各省官员都试图将湖桑移植至当地栽培,但因为缺少杭嘉湖的湿润气候,最终都以失败告终。
杭嘉湖的丝绸品质领先于其他地方,首先得益于这里的桑树品种:湖桑。湖桑是经山东的鲁桑嫁接和异地培育而成的变种,虽然很矮,却“叶圆而大,津多而甘,其性实,其条脆,其树鲜老株,采折最便”。桑树好,桑叶就好,吃这种桑叶长大的蚕自然就好,蚕所吐的丝因此也很好。元朝人唐棣有诗云“苕溪矮桑丝更好,岁岁输官供织造”,便是歌咏湖桑的。至清代,全国各省官员都试图将湖桑移植至当地栽培,但因为缺少杭嘉湖的湿润气候,最终都以失败告终。
然而,就像运河的河道时有淤积、堵塞一样,现在的杭丝联,也已辉煌不再。兴建于1956年、由周恩来总理亲自圈定土地的杭丝联,曾经是全国丝绸行业的领军者:年产各类绸缎1000万米、印染绸缎4500万米、生产丝绸服装50万件套而今,杭丝联只剩一半规模,另一半被改建成工艺遗产性质的工作室,人们用艺术、商业或其他形式,一边缅怀,一边继续使用它。厂房外,运河旁的码头已不见昔日因为丝绸交易而变得繁华的场景,取而代之的,是几位看守大门的落寞的大爷。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