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商,最具冒险天性的中国商人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09年第05期 作者: 苏文菁 

标签: 福建   文化地理   农业地理   

中国并不是在西方殖民者东来后才被动地卷入西方建立的贸易体系的,因为早在数百年前,福建沿海的中国闽商就开创了海外贸易历史,他们打破物质原产地的局限,在世界范围内交换产品,创造了香料、丝绸、茶叶、瓷器、砂糖等世界商品流通串联的全球史,并且以此推动了货币体制的变革。

安哥拉曾经是葡萄牙的殖民地,20世纪70年代独立之后,近些年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期,也创造了很多商机。目前这里已经设立了数十家中资企业,领域包括建筑、建材、物流、矿产等。据统计,目前在安哥拉的中国人已经接近十万人,安哥拉的首都、非洲西部城市罗安达是聚集中国商人最多的城市之一,其中还有很多福建来的客商,他们大多从事商品买卖。因为安哥拉是很多中国人抵达非洲的第一站,所以近些年在罗安达举行的“罗安达国际贸易展览会”也吸引了中国国内很多城市参加,福建省经贸代表团还曾专门设置展位,展示钟表电子产品。摄影/ Per-Anders Pettersson

或许完全是偶然,我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做访问学者教授“中国海洋文明”的时候,竟然发现学校所在的纽约州,有一个以航海英雄奥德赛故乡的名字命名的小镇,在被他的冒险精神吸引的同时,我也想起了另外一群开拓海路的英雄,他们就是从中国福建走出的闽商。与欧洲那些老殖民国家不同,16世纪以来,中国海洋文明的代表者既不是当时的统治阶层,也不是当时的精英知识者,而是生活在中国东南海滨、以海洋贸易见长的闽人。相对于民风较为保守的北方和内地,闽南人更具开放和向外开拓意识。传统文化注重的安土重迁,“父母在不远游”,在闽南几乎没什么影响力。他们的活动空间更多的是滨海区域与海外,这些地方一是封建王朝的边缘,一是相对于封建文明的“化外之地”。所以,闽商在很长的历史阶段里都是中原正统典籍中沉默、失语的一方,以至于在今天的中华知识体系中,竟然只知道晋商、徽商的辉煌。

瓷器和茶是随着闽商东渡西传的

历史悠久的江夏堂是闽南黄姓宗祠,如今在印尼的雅加达和泗水都有江夏堂,每个周末,生活在这里的闽南籍黄姓华侨都会在这里聚会,聊天、下象棋,跟国内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休闲不同,侨民把这些活动看作重温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不管多忙,大家都会抽空过来。

作为传统中国海外贸易的主要货品,通过海路运输的茶叶和瓷器是从福建各港源源不断地走出的。就茶叶来说,福建在唐代已经成为主要产区之一,宋代的福建茶更是在国内首屈一指。代表着中国宋代茶文化最高水平的建安斗茶,就是这一时期传入日本的,目前可以确认的几种传播途径中,既有通过泉州港的贸易直接传入,又有通过日本和福建商人、僧侣等直接进行交流以及从浙江一带间接传入的,但是不管如何,闽商是福建区域茶文化传入日本的主要中介。

责任编辑 / 王杰  图片编辑 / 马宏杰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