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早期文明的盐语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11年第04期 作者: 李小波 

标签: 历史地理   文化地理   忠县   考古地理   遗址   

河东盐池缔造了华夏文明,三峡地区的盐泉与巴人和四川早期文明息息相关,山东沿海地区的盐业考古遗址,揭示了“煮海为盐”的盐宗之谜及其与古文化的密切联系。在古文明的形成过程中,盐,无疑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在长江三峡地区,早期人类赖以生存的重点区域都是以盐泉为中心的,其中一个区域就是大宁河流域的宁厂盐泉。这是上世纪60年代,由著名历史学家任乃强教授提出的观点,他认为,盐与四川早期文明起源的关系十分密切。宁厂盐泉及其周边的古文化被他命名为“巫臷文化”。自远古开始,巴人就在宁厂的盐泉周边繁衍生息。如今,考古发现与宁厂盐泉相伴而生的古文化遗址就是很好的佐证。巴人世代与盐密不可分,他们会把盐泉中所产的盐通过驴、马等工具运到较远的地方,用盐交换粮食、衣物等。左页上的这幅图,就是我们绘制的古代巴人运盐图。今天的许多地区,人们仍把食盐叫做盐巴。至今,宁厂通往湖北、陕西的古驿道仍有结队的马帮。绘图/萧关

3000年前,一个名叫廪君的巴族首领率领族人从湖北长阳出发,向今湘渝鄂交界的武陵山区行进,离开长江干流进入支流腹地,烟瘴弥漫,山道崎岖,也许连部族的成员都不明白,他们的首领将带他们去向何方?不知道走了多久,人迹罕至的岭谷突然出现了一个美丽的部落,守着盐泉和渔猎,怡然生活。部落首领号称盐水女神,面对英猛年轻的廪君,她顿生爱意,“此地鱼盐共出,地广富饶,愿与君共有”。柔情的强诱,廪君不得不暂且滞留,于是,女神每晚与廪君共度良宵,白天化作飞虫,遮天蔽日,阻挡巴人前行。廪君一直找不到对付盐水女神的办法,天地晦冥之中,部下最好的弓箭手根本找不到女神的目标。最后,温榻之上廪君以一缕青丝相赠,女神深爱而将之佩带,没想到爱的信物竟成了致命的目标,一箭穿心,千古情殇。女神因爱而死,廪君绝情而生。继续前行的巴人到达什么地方,史书已无记载,可巴人后裔土家族的分布明显勾画出他们迁徙的轨迹,从起点湖北长阳一直向西,止于重庆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而彭水郁山正好拥有这一区域最大的盐泉。可以遥想,也许廪君的执著西迁就是为了寻找和占有宝贵的盐矿资源,作为巴人立国重要的财富之源。今天,当我看到重重叠叠合围的土家摆手舞时,就仿佛看到当年拓荒的巴人祖先,在清江流域筚路蓝缕地行进。

这是一幅夙沙氏煮海为盐的想象图。传说,黄帝的臣子夙沙氏发明了煮海为盐的方法,所以海盐产区都奉他为制盐始祖神。在神话传说中,夙沙氏是长期居住在山东半岛的古老部落,与炎帝部落有密切关系。夙沙氏的传说我们现在已经无从考证,但是,从考古发掘及历史文献的记载看,从黄河三角洲到胶莱河沿岸分布着一大批古代制盐遗址群,每个遗址群内又包含了数十至上百个制盐作坊。这种超大规模、保存完好的古代盐场在世界范围内都十分罕见。这些遗址中都出土了大量制盐用的陶器—盔形器。在这些制盐遗址周边,同时发现有许多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古文化遗址。绘图/萧关

这段源于《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的记载,为我们提供了一幅远古时期巴人逐盐的图语。事实上,过去在探讨人类早期聚落与文明起源时,主要关注温和的气候、宽阔的冲积平原或河流阶地、充足的食物来源等因素,极少考虑盐的重要性。近年来,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盐与早期文明的面纱正逐步揭开。

责任编辑 / 耿菲琳  图片编辑 / 马宏杰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