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循自然界线而筑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03年第08期 作者: 杨勤业 

标签: 观点地理   地质地理   

杨勤业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在我国北部河北、内蒙古、山西、陕西一带沿长城一线,是我国自然地理区划中的一条重要界线。由于它基本上与年400毫米左右的等降雨线相一致,因而承载了许多自然要素的差异:在气候上南侧属于暖温带,北侧属于中温带,南侧是半干旱地区,而北侧是干旱地区;在植被上南侧属于森林草原,而北侧则是干草原与荒漠草原、荒漠;在土壤上是黄土分布的北界,它的北面广泛分布着荒漠类土壤;在水文上,除了局部地段外,长城一线基本上还是内陆湖泊与外流湖泊的分界线;地貌上界线以北以风蚀为主,而界线以南以水蚀为主。这些特殊的自然条件决定了农业经济的特点,即界线以南以种植业为主,界线以北牧业生产占优势。而且,界线以南两年三熟,冬小麦可以安全越冬;而界线以北多数地方的1月平均气温在-0.8℃左右,年绝对最低气温多年平均值低于零下21℃,即便可以农耕,也不能满足冬小麦安全越冬的要求,因此,一般只能一年一熟,种植春小麦、糜子、谷子等作物。

自然地带之间的变化一般都是逐渐过渡的。长城沿线的气候、土壤、植被等自然条件就处在不同自然地带的过渡带上,使这个地区在农业土地利用上既宜农耕又宜于畜牧。几千年来,这里既居住过娴于经营农业的民族,也居住过习于游牧生涯的民族,又都各因其文化、习俗而改变着这个地区的面貌,有时呈现为农业地区,有时呈现为牧业地区。一般来说,当经营农业的民族占主导时,这条农牧界线就会向北移动,如果习于游牧的民族占主导时,这条界线又会往南推移。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