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简牍:找回的史册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01年第12期 作者: 李均明 

标签: 历史地理   

在纸张发明以前的千余年,我们的祖先在竹、木简和帛上写字为文,因此“简牍”是了解我国古代社会的珍贵文物。100年前,当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在我国新疆的尼雅拾起第一枚简牍时,无意中揭开了中国简牍考古发现的新时代。随后100年间,一系列重大的简牍考古发现接踵而来,简牍成了校对纸质史书、认识古代社会的瑰宝。本文作者李均明先生是中国著名简牍整理、研究专家,他所讲述的简牍考古百年历史,带我们进入了现代人所陌生的简牍时代。
本文作者李均明先生在整理、研究长沙走马楼出土的三国吴简。(艾群摄)

在纸张未发明以前,中国曾有千年以上的“简牍时代”,外国也有以木质材料为文字载体的历程

在我们所熟知的纸张发明前,简牍是人们最常用的文字载体之一。在3千年前的甲骨文、金文中,屡见不鲜的“册”字便是把若干竹木简用绳编联的形象。虽然我们现在所知最早的简牍实物是战国时的,但最保守地估计,以简牍为主要文字载体的时间长达千年以上,人们俗称之为“简牍时代”。

与简牍同时并用的还有帛书。但由于它比较昂贵,通常只用于抄录重要的书籍和文件,而不像简牍一样广泛流行于社会,同时也不像简牍般地大量再现于现代考古。

责任编辑 / 李雪梅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