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淡水豚岌岌可危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07年第04期 作者: 汪永晨 

标签: 文化地理   生物地理   

恐怕很难再有人亲眼看见白豚了。虽然白豚的知名度远不如大熊猫,但它们在地球上的生存年限是2500万年左右,比素有“活化石”之称的大熊猫还要早2000万年左右。在普通中国百姓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日益提高的今天,白豚这一古老物种的生存却面临着巨大的危机。2006年11月6日至12月13日,中美瑞日英德六国鲸豚类科学家,采用最先进的观测方法联合进行的长江淡水豚类考察活动结束后,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所长王丁沉重地向媒体宣布:本次在白豚的历史分布区——长江中下游进行的科考,没有发现一头白豚。这与科学家们根据《尔雅》中对白豚的描述,判断出当时长江里白豚数量至少超过5000头有天壤之别。
照片中最上面的小江豚是在中科院水生所完全人工饲养条件下成功出生的,两只成年江豚就是小江豚的父母。江豚憨态可掬,性格温顺,喜欢跟人亲近,它们出神地盯着镜头的神态惹人怜爱。为了让这种种群数量急剧下降的可爱生灵能够在长江生存并繁衍下去,仅靠科学家们的努力远远不够。

史书上记载白豚在长江不但分布于上起宜昌以上的黄陵庙,下至长江入海口的长江干流,而且在长江沿岸的大型支流和湖泊都有分布。南京大学的周开亚教授对白豚历史分布颇有研究,早年为了验证史书的可靠性,他曾亲自在长江中下游的六省一市大量走访误捕过以及亲眼见过白豚的渔民。他的调研不但证实了史书的准确性,还发现甚至钱塘江流域都曾有过白豚。

上世纪90年代以后,湖北沙市以上江段和江苏江阴以下江段已见不到白豚。1997年和1998—1999年农业部与中国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组织进行了两次长江中下游白豚和江豚考察,记录到的白豚数量分别为13头和4头。2003年中科院水生所的科学家再次对部分重点江段进行江上观测,一头白豚也没发现。即便如此,当六国科学家联合进行的“2006长江淡水豚类考察”的零结果公布后,世界还是被震惊了。

责任编辑 / 周晓红  图片编辑 / 王彤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