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考古 佐证长江文明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03年第06期 作者: 邹后曦 王风竹
伴随三峡工程而进行的三峡文物保护抢救工作使三峡库区成为世界最大的考古工地。从1995年下半年至2003年4月20日,考古工作者在三峡库区共完成勘探885.2万平方米、发掘93.27万平方米的工作量,超额完成了135米(二期)水位以下的抢救性考古发掘任务。已出土的6000余件珍贵文物、6万余件一般文物以及众多发掘和研究成果,使人们对三峡地区历史文化的认识更加深入。图为大宁河双堰塘遗址挖掘现场。摄影/梁中合
三峡文物古迹保护规划调查和试掘被评为十大考古发现之首
三峡地区的考古调查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北京猿人遗址发现后,西方的一些探险家很快将目光转移到长江流域的三峡地区。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中亚探险考古队的纳尔逊、传教士埃德加等人先后在湖北宜昌至重庆万州的三峡河谷地带发现了一些古文化遗址,并采集到一些石器,他们认为这些遗址与“北京猿人文化”性质相同,并将其命名为“长江文化”。这些带有业余探险性质的考古调查,结论自然不会完全准确。
由于三峡地区远离中原王朝,以往历史文献的记述大多只鳞片爪。而史籍记载的缺漏,却正好为考古学家施展其才识和技能提供了难得的舞台。但由于受考古发掘规模的制约,直到上个世纪末,大多数古文化遗存依然掩埋在鲜为人知的峡江荒野之中。
责任编辑 / 李雪梅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