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海峡的万年往事
从遥感图上看翡翠吊坠般的宝岛台湾确是赏心悦目之事,但这张图的主体为台湾海峡,尤其是那一抹深深浅浅、富于变化的蓝色——这蓝色的深浅对应着海水的深浅,表现了海底地形的起伏。台湾海峡平均水深仅约60米,南部“东山陆桥”一线(台湾浅滩、澎湖列岛直至台南的海底隆起部)为最突出的浅水带,最浅处水深不足10米。可以想见,在末次冰期海退100余米时,台湾海峡绝大部分都会出露为陆地,而海侵过程中,“东山陆桥”很可能是海峡两岸最后的陆路通途。另外,澎湖海沟一带为整个海峡最深的海底谷地,这也能从某种角度解释,缘何从这里打捞出来的化石数量最丰。供图/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
福建最南端的东山岛有个奇特的风俗。在这里,出海的渔民常常会打捞到一些“海兄弟”:形状各异的动物骨骸。或许是曾有出海的亲人失事未归,善良的渔民们会将这些骨头用红布包好,装进陶罐,放进“万福公”,并时时祭奠。岛上靠近海岸的地方有多处“万福公”,规模不等,最小者不过一二平方米,有陶罐三四个。渔民相信这样做可以辟邪、得到好运,至于这些遗骨属于何物、来自何方,许多年来,人们并不清楚,也不去追究。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开始了第二次文物普查工作。当时在全国,仅福建和西藏是从未发现过旧石器时期的古人类化石的省区。借着这次机会,福建准备全面开展考古调查。东山岛,成了目标之一。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