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安岳石刻
虽然默默无闻 但却光彩照人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09年第11期 作者: 萧易 

标签: 文化地理   历史地理   考古地理   石窟   石刻   安岳县   

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全县69个乡镇无一没有石窟,如果将境内的佛像首尾相连,足足有5公里长。这些石窟的开凿年代从五代、唐宋延续至明清,甚至现在还在开凿,是鲜见的继续生长着的石窟群落。
这是月亮坪第一处石窟中的第三窟,我们在当地文管员吴忠富的引领下,拨开荒草,爬进洞窟。这个高2米、进深3米、离地约6米的经窟,窟壁刻有唐代的楷体经文,字体清晰可辨。经考证,这一窟的经文是异常珍贵的《大方便佛报恩经》。摄影/袁蓉荪
这是唐代规模最大的释迦牟尼涅造像,卧佛全长23米,头东脚西,左胁而卧,改变了佛经中关于释迦牟尼“北首右胁卧,枕手累双足”的描述,估计是施工工匠根据地势而改变的形象,在国内很少见。卧佛下的空地是居民纳凉、聚会、唱歌、跳舞的场所,当地人世世代代就在佛的凝视下过着衣食无忧的农耕生活。摄影/袁蓉荪

佛教从印度沿着古老的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一路上留下了诸多精美绝伦的石窟造像,从新疆克孜尔石窟,到敦煌莫高窟、天梯山石窟、榆林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安史之乱后,中国北方知名石窟相继衰弱,中国石窟艺术的去向,一度成为学术界争论的焦点。2009年盛夏,我与摄影师袁蓉荪再次来到资阳市安岳县。我发现中国石窟艺术从中原南渡到了安岳,并在这里走向了重庆市大足县。

石窟造像,从中原走入四川

我来到安岳县八庙乡卧佛沟时,这里没有佛国的安宁,却如同城市的工地一般热闹。村民撬开爬满青苔的青石板,工匠用铁凿与铁锤凿去新石板的棱角,两个光着膀子的汉子抬起百十斤重的石夯。卧佛沟众神的涅槃之梦,在这个闷热的夏日清晨,被一声声清脆的凿石声惊醒。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