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江
那条如墨般浓的险江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07年第08期 作者: 李小波 

标签: 湖滨区   重庆市   古镇   古村   文化地理   地质地理   土壤地理   气候地理   

乌江发源于贵州乌蒙山,是长江上游南岸最大的支流。从云贵高原到渝东山地,1037公里的水路大都在跌荡中流泻。唐以前乌江称为延江,得名于原始土著居民“蜒”族,唐以后称为“巴涪水”、“涪陵江”,与巴国和涪陵郡的政区设置有关,直到明代更名为乌江。
乌江坡陡浪急,河谷深切,多壮美的峡谷景观,荔枝峡位于乌江重庆段后坪乡一带,全长4公里,属于“乌江画廊”段。

乌江的历史印记

童年随父母工作调动,从乌江边的彭水进入长江边的涪陵,印象最深的是人们习惯性询问:“你来自小河里面吧?”涪陵人把长江称为“大河”,支流称为“小河”,乌江自然成了落后闭塞的代名词。民谣云:“养儿不用教,酉、秀、黔、彭走一遭”,意思是只要到过乌江深处的酉阳、秀山、黔江、彭水四县,便知道生活有多么艰难。沿江广布的石灰岩注定了农耕时代的贫瘠,片片石旮旯,只长红薯洋芋苞谷粑。

乌江又称黔江、延江,威宁彝族苗族回族自治县盐仓镇营洞村的三口泉眼(花鱼洞、黑鱼洞和石缸洞)汇集成乌江源头,全长1037公里,跨贵州省北部和重庆市东南部。乌江支流众多,呈羽状水系分布,流域面积8.79多万平方公里。流域内山峦起伏,石灰岩地层分布广泛,多溶洞、伏流。从景观特征看,沿岸的阴翳山峦把江水影映成一带墨绿,“乌江”之名倒也贴切。唐代诗人孟郊赞美道:“旧说天下山,半在黔中青;又闻天下泉,半在黔中鸣;山水千万绕,中有君子行。”

责任编辑 / 刘乾坤 杨嘉敏  图片编辑 / 王彤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