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谷桃源阿昌族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11年第02期
标签: 文化地理
灵谷桃源阿昌族
“边陲高山中藏二小长官司,曰户撒曰腊撒,共占一谷,长二十英里若,广一英里若,掸人称之为勐撒。余独以为足当灵谷二字之号,将永忆不忘。是谷为阿昌所居。族人无多,不见于他乡。至其源流与古史,竟全无可考。盖已不计若干世纪。据族人相传,更不知有他族先彼等而至者。”这段话出自商务印书馆1939年出版的伍况甫先生的译作《中缅之交》,原著是英军驻缅军属美特福夫人(Beatrix Metford)根据自己20年代游历滇缅的见闻所撰写。这里提到的“阿昌”,就是今天56个民族之一、居住在云南德宏的阿昌族。关于阿昌族,文中的两句描述并不完全准确。“族人无多”,是没问题的,因为即便在美特福夫人造访户撒河谷80多年后的今天,阿昌族也不过35000人而已,这个数字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实在可以配得上“无多”的描述。至于另外一句,“不见于他乡”就有失偏颇了。因为陇川县户撒乡居住的阿昌族大概只占全族人口的三分之一,另外的三分之二都居住在东北百里之外的梁河县。阿昌族内的两大分支——陇川和梁河,陇川的阿昌族又叫“傣昌”,梁河的被称为“汉昌”,从称谓上不难看出他们都与住地周边的民族相处得十分融洽。
阿昌族由于在数百年间与汉族、傣族等民族频繁往来,受这些民族的影响极大,在衣着服饰以及生活习惯上的特征已十分微弱。平日里阿昌人多穿汉服,只有在传统节日“阿露窝罗节”期间才着民族盛装:青年男子大多穿黑斜纹布上衣,戴毡帽或缠白布包头,年长者穿黑色对襟上衣,打藏青色包头,无论长幼均着长裤;已婚妇女大多穿黑色棉布上衣,胸前开襟,衣扣5至6枚,挽髻,用黑布打成高包头,下身穿筒裙,小腿裹绑腿,青年女子一般着裤,穿蓝或黑色对襟短衫,一根发辫由右至左绕头一圈,发辫上再缀饰几根红毛线,系黑色小围腰,扎绣花长飘彩带。户撒阿昌族无论男女老幼都爱花,尤其喜爱红色、白色和黄色的花,女子喜欢在头上插一朵鲜花,男人则爱在胸前佩一朵红毛线织成的菊花。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