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帝国的血脉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07年第05期 作者: 王子今 

标签: 历史地理   文化地理   交通地理   考古地理   

古代交通系统曾经被看作“国脉”。以道路为基本条件的交通体制其实既是统一王朝的“血脉”,也是社会文化的“血脉”。回顾世界交通史,中国古代帝国的交通系统较早形成并具备了相对完善的制度。应当说,古代交通道路也是中国文明创造的杰作之一。千百年来古路上往来奔腾的炬火和飞铃,点染着中国历史的长卷,使得画面更为多彩生动。而这“血脉”的畅通与否,也决定着帝国的强弱盛衰。
江苏省高邮市的盂城驿,它是明代京杭大运河旁一处重要的水陆驿站。我国邮驿史长达3000多年,历代建立的驿站、递铺数以万计,但绝大多数已经荡然无存,盂城驿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一座古代驿站。高邮是我国县市当中惟一以邮字命名的城市,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此筑高台设邮亭,高邮由此而得名。盂城驿承接了高邮的秦亭、汉舍、唐馆、宋站、元赤的邮驿风范,显示了邮驿发祥地之一的魅力。

秦驰道:秦帝国的交通干线网

秦都咸阳。一间阴暗的牢室,灯光如豆。灯下,一只瘦骨嶙峋的手臂,悬腕把笔,在竹简上缓缓移动。墨毫微微颤抖着,笔迹却依然苍劲。这是狱中的左丞相李斯在起草致秦二世的上疏。

秦始皇在出巡途中去世,李斯和赵高合谋完成了沙丘政变之后,民望甚高的公子扶苏和手握重兵的将军蒙恬相继被除掉,秦二世回到咸阳即位,成了秦帝国的第二代皇帝。然而,不久李斯就遭到赵高诬陷,被投入狱中。李斯在被冤杀之前,上书秦二世,历数自己对于秦帝国的十大功绩,其中一条就是:“治驰道,兴游观,以见主上之得意。”驰道的修建,便利了帝王的出巡,使得最高权威能够显示于天下,被看作秦政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

责任编辑 / 耿菲琳 童敏薇  图片编辑 / 王彤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