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杂志的诞生
《中国国家地理》幕后故事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02年第12期 作者: 梅冰 徐健 王牧 

标签:

“推开自然之门,昭示人文精华”。杂志社的12字宗旨由总编李栓科制定;而同时作为我们的老板,他保证,年终时每人收到红信封里的那个神秘数字将会逐渐壮大。
我们的图片编辑王彤所选择的图片要面对25万读者,“什么是好的照片,1000个人有1000种答案,那是很正常的;如果所有的人都认同一个标准,那我反而觉得这可怕极了。”
地图编辑陈云和陈俊华年纪轻轻已经经历了地图制作的3个时代:手绘、清绘(工具辅助与手绘结合)、计算机制图。
14和41是我们需要特别介绍小闫的原因:他是杂志社惟一一个完全不记考勤的人,因为他主持的国家地理杂志网络版需要在夜里上班,以办公室为家的他曾经创下了14天不下办公楼的纪录。另外,杂志社所有的41台电脑也都是他安装调试的。
155种国内外报刊杂志是我们获取重大新闻、选题灵感和商场打折消息的重要渠道。
编辑中最年长的李志华和最年轻的王蓓蓓在这里的时间分别是30年和6个月。
这是我们编辑部里最特殊的人,他每个月必写的只有1000字,但却总是最后一个交,上面从来不让执行总编签署“同意 单之蔷”,而且他的文章标题也极为单调,都叫“卷首语”。
编辑部的编辑都希望每个月加班的日数为0,凑巧的是,每年不加班的月份数量倒是0。
“漂亮!”尽管面对的是1000年前石刻上的美女,摄影师姜平还是发出由衷的赞叹。(中国山西2002.5 姜平)
当我们追问姜平拍摄此片时的心情,他说:“脚要踩稳。”(尼泊尔2002.8 姜平)
王牧记者在拍摄拍摄中的记者王牧。(中国青海2001.8 王牧)
徜徉在湄公河。(越南2002.3 关海彤)
“我那时候真瘦。”徐健这样感慨的频率日渐增加。(中国云南2002年.3 徐健)
在这个小煤窑般的地下墓道里,周遭弥漫着历史,契丹王朝的遥远身影在照相机前訇然洞开。(中国内蒙古2002.10 姜平)

包括我们的首席摄影师姜平在内的4位摄影师总习惯于使自己处于摄影机的后方,在我们制作这个幕后故事的时候,他们和他们的53台照相机正在全国各地不知疲倦地工作。

杂志社的小管家小甘掌握着我们所有的数字,从发工资到杂志社每个成员的生日日期,到联欢会剩余的可乐数量,他都统计确凿一丝不苟,所以19岁的他在社里是德隆望重。
日文版编辑杭忠举饲养小金鱼的数量在杂志社里是最多的,多达2条。他每天将文稿翻译成日文、登陆日文网站、与日本工作人员联络,连他的小金鱼的名字都是:太郎和丽香。
发行部的吴超每周要奔波在500个报刊亭之间
王老师是杂志社“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超级守门员,为了尽量减少错误和保证内容的科学性,他对每篇文章总是认真阅读,反复推敲。
美术编辑李晟的儿子刚满1岁。“1”正是最能反映他的美术设计观念的数字:完整、大气和无限的可能性——老子不是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么。
(010)64852138——无论什么样的问题,《中国国家地理》的读者只要拨通这个号码,会员部的贾立都会帮助找到解答的途径,她是我们杂志的百科全书。
美术编辑介彬说:要有光,于是有了光。他使用的这台幻灯机已经为杂志社服务了5年了,幻灯机目睹了杂志改版以来的整个经历,也是杂志社53位同仁不懈努力接近梦想的无言见证者。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