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中华与拉丁文化相融共生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02年第04期 作者: 阿明 

标签: 文化地理   

在澳门仅25.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聚居了从内地省份迁来的移民、出国打工回来定居的归侨、长住的外国人,还有一个特殊的群体——土生葡人。按最新的澳门人口总数43.5万人来计算:华人占了95%、土生葡人占4%、葡国人和其他外国人占1%。虽然民族构成并不复杂,但是中国传统文化和葡国拉丁文化的交汇却让这个微型社会充满了奇特的魅力。
新马路到大三巴后街之间是澳门半岛上的一个主要商业区,无论是下班时间还是假日这里都热闹非常。因为澳门是个移民城市,所以购物的人流中可以看到具有各地方特征的人。

初涉澳门,觉得这个小城处处都充满了精彩,华丽的教堂、古朴的庙宇、南欧风情的别致建筑。不过最让我感兴趣的,还是生活在这里的人。他们虽身处弹丸之地,却因澳门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地位而被推上了一个中西方文化交流与碰撞的舞台,并且扮演了无数重要的纽带角色。

在采访过程中,我发现澳门基本上没有什么“本地人”的概念——如果真要去找澳门土著的话,只怕要追溯到宋朝甚至唐朝,不过即使那时候的“土著”,也是为了躲避战乱苦役或者苛捐杂税从广东或者福建迁移过来的。明朝以后中国进入了闭关锁国时期,只留下澳门和广州为通商口岸,大批华人就以澳门为跳板,到海外谋生。其中有一部分人来到澳门以后,因种种原因未能出境,就滞留此地;另外一些人在海外定居以后,因为政治压迫或者社会动荡又“回国避难”,但是未回原籍就定居澳门。他们被统称为“归侨”,约占澳门人口的1/10。二战中日本占领中国沿海城市和香港时,澳门又成了“避风港”,那时来这里定居的移民也占一定的比例。走在澳门的街上,人群中形形色色的面孔也时刻提醒我:这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城市。

责任编辑 / 马明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