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海上丝路的中继站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02年第04期 作者: 李雪梅 

标签: 文化地理   

16世纪中叶开埠的澳门是中西交通由陆路变为海路、由西域转向西洋的一个里程碑。敦煌是汉唐丝绸之路上东西文化交流的枢纽,而澳门则是明清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重镇,相隔千年,东西方文化在中国南北两个截然不同的城市相汇,传达着不同的文化讯息。因此有人说,澳门是海上丝绸之路上的“敦煌”。
早期澳门对外贸易航迹图
澳门华人俗称板樟堂的玫瑰堂
西洋坟场中的圣弥额尔教堂
位于路环村的圣方济各教堂
圣若瑟圣堂
圣望德堂
大三巴牌坊
圣保禄教堂的主要立面,是澳门最具代表性的古迹。“三巴”为葡文“圣保禄”的译音,因其主立面极像中国传统的牌坊,故名“大三巴牌坊”。其所谓大者,乃有别于三巴仔教堂(圣约瑟教堂)教堂原属圣保禄学院。学院于1594年成立,是澳门乃至远东的第一所大学。教堂原是一名意大利耶稣会神父设计,由聚居澳门的中国和日本工匠兴建。从1602年奠基,到1637年全部峻工。雕刻细的大三巴牌坊,在300年前的造价即达300万两银。牌坊上的圣像都是在澳门铸造的,可见当年澳门铸造工艺水平之卓越。1762年由于耶稣会士被驱逐,使建筑物空置,后来成为军营。1835年,兵厨房突然起火,波及其余的附属建筑。现存遗址是1835年大火后的幸存物,是澳门的象征之一。
大三巴牌坊上的人物故事
1534年8月15日,西班牙人依纳爵•罗耀拉在法国与西班牙贵族方济各•沙勿略等7人,组织了一个旨在向新航路经过的国家和地区寻求新教区的传教团体,名曰耶稣会。1540年9月27日,罗马教皇保罗三世正式批准耶稣会成立,次年4月13日,任命罗耀拉为第一任总会长。时适葡萄牙国王约翰三世向教皇申请委派传教士与新任果阿总督同行,罗耀拉即委派沙勿略为“教廷远东使节”随总督同去果阿。1542年,沙勿略由果阿去马六甲,1549年8月15日到达日本沿海的鹿儿岛商埠。后得知中国是日本文化和思想的策源地,要在日本传教必须先“感化”中国人,遂向葡萄牙国王提出到中国传教的计划,获得批准后于1552年4月14日从果阿前往中国。8月抵达广东省台山县上川岛,多次设法到广州传教未果。12月2日突患疟疾,高烧不退,第二天逝世。后天主教传教士称他为“远东开教之元勋”。

在地理大发现时代,葡萄牙人从一个小小的长条形国家扩张至五大洲,而传播基督教教义则是地理大发现的动力之一

17世纪30年代西方人绘制的澳门地图

当你怀着一份清静悠闲的心情漫步在澳门的老街古巷,追寻着20余座始建于明代中叶的西式教堂和近40座中式古庙交互辉映的身影,你便会惊异于这座小城的包容力,这座浓缩了400余年历史空间的古城,很轻易就把人带到中世纪。这是一座充满传奇色彩、弥漫着历史氛围的城市。炮台、教堂、营房、庙宇和鹅卵石铺砌的街道无不透出历史的气息,就像榕树无所不在的根一样,极具穿透力。

偏居一隅的澳门曾被人形象地誉为是“搁浅的彩虹”,确实,这个小岛屿在漫长的400多年中,曾迸发出五颜六色的光彩,而最耀眼夺目的却是由传教士所描绘的浓重一笔。这束炫烂、深沉、持久的光彩,由传教士所带来的世界地图、自鸣钟、火炮、天文仪器、建筑、绘画、医学、数学等光束汇成,而他们所肩负的重要使命――传教,反而成为轻描淡写的点缀。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