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轨电车正在“复活”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02年第03期 作者: 阿明 

标签: 交通地理   大连市   长春市   

从1899年西门子公司在北京马家堡承建中国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开始,中国的城市代步工具中除了人力车、马车之外又多了这种响着脚踏铃、被电线和轨道牵引着向前进的有轨电车。1个多世纪之后,除了在香港、大连、长春、鞍山,它的身影几乎在中国人的眼中消失了。有轨电车是否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呢?随着摄影师黄庆军的镜头,我们走进了有轨电车的世界。
由于有轨电车车多、不易误点,所以大连人特别喜欢乘坐

“叮铃⋯⋯叮铃⋯⋯”,当那熟悉的脚踏铃声慢慢由远及近时,独自伫立在站台上的我才猛然发现那声音原来并不是自己产生的幻觉。这是在北方汽车城——长春,仅存的54路有轨电车的始发站红旗街,正驶向我的是一辆前后无门、车身写满岁月痕迹的维修车(该车在全线上来往行驶,车上备有检修电路和冬季防滑的一些工具,也顺便载一些晚班的司机回家),也只有它才会用这种脚踏铃了。2000年5月,长春市政府购进10辆新式电车充实54路线,并对原有的3种传统型号电车进行了全面改进。从那时起,柔软的皮制座椅代替了古朴的木制长座;方便的电动门代替了手摇木门;与汽车相同的喇叭代替了那悠扬的脚踏铃声。缓慢、摇晃、提前半站地儿就得踩刹车的老式有轨电车,在21世纪的前夜逐渐成为一种“古董”了。

从50年代开始,有轨电车一直是鞍钢工人的主要交通工具,在上下班的高峰时间里,501路有轨电车每2分钟就发一辆。

长春只是有轨电车世界的一个缩影,事实上目前在香港、大连与鞍山,有轨电车还是备受瞩目的。虽然它行驶的速度不及汽车,由于受到轨道的限制也不能随意行进,可是使用清洁能源、能避免污染却是它的最大优点,同时它的噪音也很低。基于现代人寻求宁静、崇尚自然的心态,有轨电车古朴而沉稳的身姿也十分容易引起人们淡淡的怀旧情绪。所以,从有轨电车的诞生地美国,到有轨电车曾经盛极一时的德国、荷兰、英国,到拥有有轨电车家族最新成员的日本,再回到留存有最老式有轨电车的中国,有轨电车不是作为一种历史情结存在于人们的头脑中,而是真正改头换面重新活跃在各座城市的街头,它“复活”了。

责任编辑 / 马明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