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战争与贫困轮番蹂躏的土地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01年第10期 作者: 刘伉 

标签: 阿富汗   文化地理   

“9·11”事件后,美国指定本·拉登为恐怖袭击的头号嫌疑犯,并发誓要将其缉拿归案。因此,本·拉登居留的阿富汗顿成世界关注的焦点。随着美军的战争动员和军事布置,世界都在关注这个山地国家的命运。本文目的是向关注事态发展的人们介绍阿富汗的自然和人文的状况,为人们理解新闻提供一个背景。
阿富汗人见过太多的战争,骁勇善战是人们对这个民族的评价。几十年前,前苏联曾大规模入侵这个国家,最终经过十年的战争,苏军以5万人的伤亡,耗费了亿万军费的代价,狼狈撤出阿富汗,很难想象美军愿意重蹈覆辙。

阿富汗是我国相邻而不相通的国家

阿富汗是我们的近邻,和我国有76公里长的共同边界,它的最东端与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紧紧相连。阿富汗跟我国接壤的这部分,是一条东西长达300多公里的“瓦罕走廊”,最窄处(西端)宽仅15公里。阿富汗的领土轮廓犹如一只鸭梨,而这条走廊,就像从鸭梨伸展出去的细长果柄。它北侧是连绵雪岭瓦罕山,南侧是雪岭连绵的兴都库什山,东端与我国连接处是山势更高、积雪更厚的喀喇昆仑山的北尽头。这些拥有海拔六七千米高峰的崇山峻岭,把走廊团团围住,几乎水泄不通。而横贯整个走廊的是阿姆河的支流喷赤河。不难看出,阿富汗的这条带状地,称之为“廊”还勉强说得过去,但“走”是绝对“此路不通”。靠它作为中阿两国的联系通道,自古至今都是办不到的。

其实,阿富汗的这个梨把,在19世纪末,是英、俄两个殖民扩张主义大国,为了限制对方继续前冲,硬划出的一条显然难以逾越的缓冲地带。

责任编辑 / 李志华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