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哈得孙湾探访花海中的北极熊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13年第11期 作者: 李国卫 

标签: 加拿大   生物地理   

北极熊,似乎是距离中国的动物学研究者很遥远的话题。这种生活在极北之地的熊,在中国本没有分布,但是却有几位爱好者和摄影师,执著地在极北之地寻访北极熊的足迹。本文的作者李国卫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从遥远的加拿大哈得孙湾,为我们带回了精彩的故事。
红花碧草间,两只北极熊在海边玩耍打闹。这是中国摄影师夏季从加拿大东北部观察拍摄到的北极熊,它们在哈得孙湾的一个小岛上,无忧无虑地生活。

 

浮冰为舟
小熊在格陵兰茁壮成长
船行驶在格陵兰岛附近的海域,眼前的浮冰宽大如山。

 

那时正值9月,母熊带着三只幼崽随着浮冰漂泊、觅食——能够让去年岁末降生的小熊悉数成活,是非常不容易的。回忆起在格陵兰岛的经历见闻,让李国卫对加拿大的观熊之旅充满了期待。

 

一头体重超过600公斤的成年雄性北极熊距我还不到5米,它好奇地注视着我和身边持枪的警卫。我甚至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它冷漠的眼睛反射出我的身影,这头庞大的肉食动物正处于全年最饥饿难熬的时节,要是真想把我这个来自异国他乡的崇拜者当做充饥的食物,那么我们之间毫无遮挡的距离它只需轻轻一跃,即使警卫手中有威力强大的步枪也无济于事。

我努力克服着恐惧带来的颤抖,慢慢地举起相机,拍下了我几年来梦寐以求的照片。能近距离地观察和拍摄北极熊是我多年的愿望。我是个狂热的野生动物摄影爱好者,从亚马孙的热带雨林到南极洲,从非洲的马赛马拉到北极的格陵兰岛—野生动物摄影成为我旅行的目的和乐趣。

北极熊的分布范围
北极熊是极地的标志性生物,它们主要生活在北冰洋、加拿大北部、美国阿拉斯加、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北欧北部以及格陵兰岛。目前总数大约在2万至2.5万只之间。

 

哈得孙湾
遍地鲸骨的营地
在加拿大哈得孙湾的海豹河营地,摄影师李国卫看到遍地白骨。那是来来往往的人们从海边拾回的白鲸骨骼—在此处,这种大型海洋哺乳动物是北极熊的主要食物。

 

格陵兰岛:初见北极的王者

为了能一睹北极地区最庞大的顶级掠食者——北极熊的尊容,几年前我和国内的很多极地旅行爱好者一样,乘船前往北欧的格陵兰岛和斯瓦尔巴群岛等北极熊很活跃的北极地区。在旅途中我才得知,这些难以到达的极北之地,虽有不少北极熊栖息出没,但要想看到它们却完全靠运气。

极地的风光震撼壮美,但我们只在船上看到了两次北极熊,它们在几百米的距离之外。所幸的是当时光线极好,我沉重的600毫米定焦镜头发挥了作用,记录下了在浮冰上一头母熊带着三只幼崽的温馨画面。

这次虽然拍到了北极熊,但是并不过瘾,当时的画面一直让我魂牵梦绕,我暗中筹划着如何能再有机会和这漂亮的极地王者近距离地接触。

北极熊之所以被称为北极王者,是因为它是北极地区的顶级掠食者。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的变化,它们的生存状况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为了更多了解北极熊的情况,我回国后开始查阅关于它们分布生境和生存现状的各类资料。

北极熊又称白熊,是地球上生活的体型最大的肉食动物,善于游泳和潜水,其雄性成年体重通常可达800公斤。根据比较可靠的记载,已知最大的北极熊于1960年被射杀于美国阿拉斯加西北部,体长3.3米,直立可达3.9米,肩高1.8米,体重1002公斤。目前,北极熊主要分布于冰岛、挪威、俄罗斯北部、美国阿拉斯加北部、加拿大北部和格陵兰岛,栖居于北极附近海岸或岛屿,它们通常独居,常随浮冰漂泊觅食。

从动物分类学上看,北极熊隶属于哺乳纲食肉目下的熊科熊属,但具体分到种,在学术上就有分歧:传统的分类学一直把北极熊作为独立的物种来看待,但是根据遗传学的特征和基因测序结果,近来也有意见倾向于把北极熊划分为棕熊的亚种。

确实,从进化历程来说,北极熊是在距今约1.5万年的时候,才由棕熊演化而来,事实上如今无论在动物园还是在野外,也都发现过北极熊和棕熊的杂交后代。

但从个人感情上我还是愿意把它们视为独立的物种,因为北极残酷的生存环境已经使它们进化出了独有的特征。

除了可爱的黑色鼻子和熊掌上的黑掌垫外,北极熊全身长满了厚实洁白的皮毛:白色的毛分内外两层,内层是很纤细的绒毛,起到极好的保温作用;外层是较粗的长毛,这些毛其实不是白色,而是中空透明的管状毛管,犹如光纤。这些纤细的导管在反射光线的同时,却可以让阳光中的紫外线通过——长毛和绒毛将热量传递给隐藏在白毛下的黑色皮肤,这是北极熊区别于其他熊的标志,也是它们保持颜色与冰雪环境一致,同时又捕获太阳能量的重要方式。

无名岛
极地之鸟的筑巢秘境
粉红色的柳兰大片绽放,让人很难想象这是一个接近北纬60°的寒温带小岛。岛屿是北极燕鸥的繁殖地,这种有着燕子般分岔尾羽的鸟堪称迁徙之王:它们在北极圈附近繁殖,到南极洲及附近海域越冬,迁徙路线横亘地球南北,单程距离最长的,可超过2万公里,平均也有大约1.7万多公里。在哈得孙湾,这种以北极为名的鸟,对远方客人的吸引力丝毫不弱于北极熊。

 

刘定震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教授
北极熊这个物种在中国没有分布。目前在中国的北极熊全部被饲养于北京、大连和天津等10家动物园或海洋馆,总数为16只。以往国内对北极熊的研究基本以圈养个体为主,内容主要集中在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治与治疗。近年来,开始有科研人员关注圈养北极熊的繁殖研究,但是因为大部分北极熊幼年期由人工抚育,对人形成较强的印痕行为,发情及繁殖行为异常,自然交配和繁殖成功率较低。迄今为止,仅有大连老虎滩海洋公园和天津海昌海洋世界成功繁育了北极熊,它们均为双胞胎。其中大连老虎滩的母熊产崽后拒绝哺育熊崽,幼熊被迫改为人工育养。
作为爱好者和摄影师,李国卫先生自费到加拿大哈得孙湾追踪并拍摄北极熊的生活,为我们带回了珍贵的图片资料。尽管我们从纪录片中对北极熊早已不陌生,但花海中漫步的北极熊,相信很多人是第一次见到。

 

加拿大丘吉尔港

探访北极熊聚集之地

随着对北极熊了解的深入,位于加拿大东北部的哈得孙湾进入我的视线。我得知中国曾有几个人多次前往那里拍摄野生动物,便很快联系到他们。当时这些朋友正在向加拿大政府管理部门申请,他们希望前往哈得孙湾一个北极熊聚集的荒岛进行拍摄。听到这样的消息,我毫不犹豫地接受所有条件加入了这个疯狂、温暖却又要求苛刻的团队。

经过长达一年的申请和等待,2013年7月,我们一行5人告别北京闷热雾霾的天气,登上了飞往加拿大北部丘吉尔港的飞机。丘吉尔港是加拿大北部重要的港口,位于哈得孙湾之内,主要输出中部平原的小麦。哈得孙湾是位于加拿大东北部巴芬岛与拉布拉多半岛西侧的一个大型海湾,面积约120万平方公里,其名称来自于亨利·哈得孙(Henry Hudson)——一名于1609年来自荷兰西印度公司的代表的名字——他曾经带领探险团队找寻欧洲通往太平洋的“西北通道”。

每年冬天,哈得孙湾都会被冰雪覆盖。当夏季到来时,温暖的气候和长时间的阳光又会使哈得孙湾冰雪消融。哈得孙湾海冰通常在5月开始撤退,到7月份会完全消融。夏季航道畅通,是丘吉尔港的黄金季节,据说每年都有大量的加拿大小麦从这里运向中国。

在经历了20多个小时3次转机之后,我们终于到达下着冰冷细雨的丘吉尔港。这里的一切和北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北京闷热,丘吉尔港阴冷;北京楼多地少,这里旷野千里;北京人满为患,而此处北极熊比人多。

丘吉尔港还有个更为响亮的名字:北极熊之都。这里人口大约800人左右,然而每年深秋在这里聚集的北极熊超过1000只,它们会等待着哈得孙湾结冰后向北迁徙。一晚的停留休整让我们最简单地感受了小小的港口之城,这里有一条很有意思的法律规定:所有建筑物和车辆在任何时候都不许上锁,目的是让在户外巧遇北极熊的人们,可以随时进入建筑物或车内躲藏避险。

丘吉尔港北部有一片面积达30多万平方公里的低地区域,在这片面积比3个浙江省还大的广袤荒野上,降雨充沛,河流纵横,沼泽密布。河流的入海口处,形成很多冲积岛屿,这一带被称为“哈得孙湾低地”,生境多为极地苔原。

花丛中的战斗
北极燕鸥VS北极熊
北极熊是这个岛的主人,但在鸟类繁殖的季节,北极燕鸥等鸟类为了保护自己的卵不被北极熊侵犯,会毫不示弱地向熊预警攻击,直到它们离开自己的巢域为止。

 

任何人要想进入这一地区,都要得到加拿大相关部门的审批,为此我们足足等待了一年。我们要前往的营地是在海豹河河口处的荒原上,这是由丘吉尔港政府特批的一个带有探险考察性质的营地,当地人叫它海豹河营地。每年夏季,这里只有很短的时间接待极少数预约的游客和探险者。而我们最终要到达的地方是距海豹河营地还有30海里船程的一处无名荒岛,那个岛需要乘坐橡皮冲锋舟方可到达,因为夏季开满鲜花,当地人给它起了个霸气的名字:北极的夏威夷岛。

接我们前往营地的是仅可乘9人的小飞机,沉重的摄影器材险些成为我们登机的障碍,因为这架小飞机还要负担我们在荒岛上10天的食品和物资。小飞机带着我们的期盼和飞行员的笑声终于起飞了,我忽然想起这里根本就没有安检,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经历不需要安检的飞行。

近一小时的低空近海飞行,让我们有机会透过舷窗鸟瞰哈得孙湾荒凉壮美的景色。在降落前的超低空飞行时,我们发现海豹河入海口附近的海面上聚集着成千上万的白鲸。目前全世界白鲸仅存约10万头,分布于北极与亚北极地区,亚成体的白鲸浑身呈灰色,成年全身皆为白色,它们生性温和,是具有高度群居性的海洋哺乳类动物。在河口三角洲食物丰富的水域,白鲸可聚集达数千头以上。看到如此大规模的白鲸聚集场面,让我们感叹壮观之余,更感叹加拿大的辽阔与富饶。后来据营地专家介绍,这里的白鲸正是北极熊夏季的重要食物。

我知道北极熊98%的食物是肉食,主要的食物是在北极地区大量生存的海豹,有时也会捕食鱼类、鸟类,甚至会吃一些腐肉,夏季也会吃植物的果实和根茎。但是没想到连体形庞大的白鲸,它们也不放过。

北极熊对动物脂肪情有独钟,在食物丰富的时候,它们会奢侈地只吃白鲸等大型海洋哺乳动物的脂肪,而对鲜美的肉完全不屑一顾。口味这么重,是因为北极熊皮下厚厚的脂肪层需要不断地补充,而它们体内的一种酶,可以直接将摄入的脂肪转化成自身的储备,并且不会像我们人类一样得脂肪肝等肥胖疾病。可是过多地吃肉和脂肪,会让北极熊在消化时需要更多的水分而感到口渴,据说北极熊极少喝水,它们所需要的水分也主要源自于动物脂肪—在极北之地找到可口的淡水,很多时间并不那么容易。

熊的零食
美味的浆果
夏末是蓝莓

 

越莓等小灌木结果的季节,它们也被通称为越橘,因为果实鲜美,很多人对其青睐有加。

 

同样可口的还有各种悬钩子,和蓝莓、越莓一样,它们在高纬度地区的苔原地带和森林之下分布广泛。对于北极熊来说,这些可口的浆果,是它们夏秋季节的零食,以及吃不到肉时的应急之物。

 

铁丝网内
我们被北极熊参观
在海豹河营地,为了保护客人的安全,驻地被围在铁丝网之内。每天都会有几只北极熊悠闲地逛过来,从铁丝网外向里看一看有多少新来的客人。

 

北极的夏威夷

熊在花海中漫步

我们的飞机终于在无论如何也不能称之为飞机跑道的荒野上降落了。走下飞机举目望去,视野中只有一座木质建筑,那自然一定就是海豹河营地了。营地自己发电,自己供暖,一切生活物资补给都靠这架小飞机从丘吉尔港空运过来,产生的垃圾再由飞机运走。好在离此约一公里有个淡水湖,夏季用水泵和水管从那里取水,但到冬季上冻以后,就只能凿冰块运回营地,再化开使用。

营地的四周,包围着铁丝网、电网,窗外的地面上铺着钉板,以阻止北极熊靠近。入住营地之后,管理人员向我们宣读的最重要的一条纪律就是:在没有警卫的带领下不准擅自走动——在这里北极熊才是真正的主人,人类只好把自己囚禁于铁网之中。透过窗户,我看到房屋外的地面上,散落着被人拾回的白鲸骨骼,眼前的一切让我相信,这次来对地方了。

第二天上午,我们在两名荷枪实弹的警卫的带领下,踏上橡皮冲锋舟,前往看熊的岛屿。经过约一小时的高速行驶,刚刚看到岛的轮廓,就发现两只北极熊,发现了我们的船,它们匆忙游向远方,一会儿便不见了踪影。不过很快我们在前方又陆续发现几只北极熊,只是可惜在冲锋舟上颠簸得厉害,根本无法拍摄。

我知道一定还有机会,这个岛是名副其实的北极熊聚集之地。

冲锋舟借着涨潮之际,尾随着一只在海中游泳的北极熊,冲上了这个无名小岛,那只北极熊上岸后抖抖毛上的海水,悠闲地向岛内走去,消失在我的视野中。我们踏着北极熊宽大的脚印穿过滩涂登上“北极的夏威夷岛”,所有的人都被眼前的美景惊呆了:遍地盛开着粉红色的柳兰,那只刚上岸的北极熊就站在浓艳的花海中凝望着我们,似乎是在审视这些不速之客;它的周边有一群轻盈的北极燕鸥在空中飞舞,倒像是欢迎我们的到来。原本性情凶猛的北极熊在如此温馨的色彩和浪漫的鲜花包围下,显得憨态可掬,似是童话。

在我对北极熊的所有信息中,都是它们生活在寒冷荒凉的北极荒原,或在风雪肆虐的海冰上漫步,怎么也无法和鲜花美景联系到一起。眼前犹如梦境的景色,短暂的一瞬已经让我感到不虚此行。

据当地专家介绍,每年夏季,在海豹河的河口区域,都会聚集大量的北极熊,因为那时会有成千上万的白鲸来到这里觅食。白鲸游泳速度缓慢,还经常会到海岸和岛屿的滩涂上摩擦自己的皮肤,以帮助褪去身上的老皮。这样的行为,给夏季缺少食物的北极熊带来了极好的机会——它们常会守候在白鲸经常出没的浅水区域,伺机攻击,每次的成功都能给它们带来极大的收获,这或许是北极熊偏爱哈得孙湾的重要原因。

熊出没
海豹河营地
铁丝网外的仓库边,一只北极熊正在门口驻足。这里很多房间的窗户都装有布满铁钉的防护板,以防熊的贸然袭击。在营地的接待大厅中,墙上悬挂着驯鹿和雪鸮的标本,壁炉中的灰烬下,似乎还闪烁着未灭的火星。管理人员不急不缓地宣读着注意事项:“北极熊的视力和听力与人类差不多,但嗅觉极为灵敏。登岛去看北极熊时,为了自身的安全,切记不可吃肉。”

 

冰块漂浮的哈得孙湾

是食物丰美的伊甸园

第一天的岛屿之行我们就收获颇丰,连续观察拍摄到了十多只北极熊,尤其让我们欣慰的是发现有两只带着幼熊的母熊,它们应该是在今年的4月份走出远离海岸几十公里的雪中洞穴的。北极熊每年春季3—4月发情交配,母熊的孕期一般为240天,双胞胎的几率很高。每年的11月,哈得孙湾地区怀孕待产的母熊会放弃北上捕食海豹的迁徙,进入内陆地区寻找避风朝阳雪厚的山坡,为自己和即将出世的幼小孱弱的熊宝宝修建一个温暖的洞穴。母熊通常在12月生产,它会在洞穴中哺育小熊4个月,其间不吃不喝,完全靠消耗自身的脂肪来维持小熊快速生长所需的营养丰富的乳汁。到来年4月离开洞穴时她的体重会减少三分之一,这些减少的重量高效地转换成了幼熊的体重。

近年来,关于全球变暖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北极熊的生存状况也随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它们的生存状况到底如何呢?这也是我一直很感兴趣的问题。之前看过一些相关报道,情况似乎很不乐观。但初次到达哈得孙湾,这里的真正主人北极熊就用事实告诉我:它们生活得很健康。我们所见到的北极熊个个皮毛光亮,体型健壮。带着幼熊的母熊也是身形肥硕,幼熊活泼可爱。

为此,我特地向当地的研究人员请教,据他们介绍,哈得孙湾的北极熊或许是幸运的,由于历史冰期和地貌的原因,哈得孙湾的年平均气温要比其他相同纬度地区的温度低很多。丘吉尔港的纬度是北纬59°,年平均气温只有-5℃。相比之下,位于北纬64°的俄罗斯北部沿海港阿尔汉格尔斯克的年平均气温却能达到2℃。海湾内大约从11月中旬开始大面积结冰,直至来年6月中旬开始由东至西解冻。区域性的低温,使这里与北极圈内的高纬度海域有着几乎一样长的结冰期。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哈得孙湾水域的平均盐度比邻近的海域要低。以哈得孙湾为出海口的河流多达数十条,大量的淡水注入海湾,淡水存留湾内,难以迅速扩散至北冰洋,使得哈得孙湾海水的冰点接近0℃,比同纬度的海域要略高。不要小看结冰点温度的这一点点差别,它足以使海湾的冰封期多上许多天,这样就使北极熊有了更多的冰上捕食时间。

生存前景?
在世代传承的雪原
加拿大哈得孙湾附近的针叶林下,尽管已是3月,积雪依然厚重。母熊带着3只仅有4个月大的幼崽,走出洞穴觅食。在刚刚过去的冬季,生产后的母熊没有补充任何食物,它将自身积蓄的脂肪转化为维系小熊生长的乳汁,丈夫早已离去,它需要独自将子女带大。通常来说,小熊只有一只能够最终活下来,不知等待着它们一家的,又是怎样的命运。摄影/丁彩霞

 

再有是大量的河流入海口带来了丰富的矿物质和有机物,使得海湾内的生物量非常巨大。夏季白鲸的聚集就为饥饿的北极熊提供了大量的捕食机会,即使带小熊的母熊无力独自捕获白鲸,它也有机会遇到伤病死亡的白鲸尸体,或别的北极熊吃剩的食物,让它们有机会把小熊抚养大。

了解了这里北极熊的生存状况之后,接下来的几天我们都是迎着潮汐乘冲锋舟往返于营地和岛屿之间。7月的苔原,生机昂然,遍地绿草、鲜花、浆果。海中的鱼虾也吸引来很多海豹和白鲸,这里不仅是北极熊的领地,也是北极燕鸥和白鲸、海豹等繁衍生息的家园。

我努力想把飞行姿态优美的北极燕鸥和憨态可掬的北极熊完美地拍摄进画面。后来我们的专家告诉我,北极熊是北极地区所有动物的天敌。在缺少食物的夏季,有着王者之称的北极熊却扮演着不光彩的角色。北极燕鸥从南极不远数万里返回这里繁殖产卵,而北极熊却会毫不客气地寻找它们的巢穴,明抢豪夺燕鸥的卵。但经历过南北极风雪的北极燕鸥从不示弱,每当北极熊靠近它们的巢穴时,这些勇敢的鸟就会在北极熊的头顶上嘶鸣、俯冲,甚至直接悬空啄咬,尽全力保护自己的后代。

一周的时间过得很快,最后两天由于潮汐的原因我们无法再出海上岛拍摄了,只好在海豹河营地周边活动。营地附近的北极熊已经很熟悉人类的作息,它们的嗅觉灵敏,每到我们开饭时就有多只北极熊主动来拜访我们的营地,隔着电网可以用手机拍照。可是,我出海拍摄北极熊捕白鲸的计划只好放弃,这件事成为我此行的遗憾,也为下次再来找好了理由。

张树义
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中国科学探险协会副主席
加拿大的北极熊主要分布在北冰洋沿岸的岛屿和浮冰上,而哈得孙湾的种群大多栖息在海岸线附近以及相邻大陆的岛屿上。这些食肉目的大型兽类动物一般不会深入到更北端的海域,因为越靠近北极点,浮冰就会越厚,它们的最主要猎物——海豹将难以破冰而出。北极熊常在浮冰上捕猎,它们最常用的方式是“守株待兔”:事先在冰面上找到海豹的呼吸孔,然后在旁边等候几个小时,当海豹一露头,它们就发动突然袭击,用尖利的爪子将猎物从呼吸孔中拖上冰面;另外还有一种方式更为简单粗暴,那就是直接潜入冰面下,对海豹甚至白鲸发起进攻。
我曾经两次前往北极考察,今年夏季,在挪威的斯瓦尔巴群岛,我见到了那张看上去几乎只剩下一张皮的北极熊尸体。有专家和很多媒体猜测并报道,这只北极熊是在北上寻找、捕食海豹的路途中饿死的,死时它的身体内几乎没剩下脂肪。随着全球气温的升高,北极的浮冰逐渐融化,很多人担心北极熊昔日的家园会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这种大型极地兽类再难乘坐着漂浮的海冰游荡捕猎。但在加拿大哈得孙湾,北极熊家族目前繁荣兴旺,没有受到明显的胁迫。
绘图/朱胜昔

责任编辑 / 高新宇  图片编辑 / 孙毅博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