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了解二十四节气吗?
标签: 农业地理 文化地理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春夏秋冬,光阴荏苒,在季节的更迭和时间的流逝中,气温寒暑、花草鱼虫、景观风物……也随之不断变化,为了记录时间、追寻变化、规划生活,二十四节气这种独特的历法从古到今贯穿了中国人的生活。摄影/王嵬
2013年10月23日,霜降。北京香山游人如织,“霜叶红于二月花”,市民们欢快领受节气的馈赠。而同一天,在与北京纬度间隔8度43分的上海,秋阳煦暖,风轻云淡,女孩们还舍不得脱下短裙,在她们心里,“霜降”只是一个遥远的符号,虽然听起来略显肃杀。实际上,在这两座中国最繁华的城市里,除了气象专家、养生爱好者和国学班的学生等,大部分市民得知这一天的节气,来自于主流的信息载体——《新闻联播》,男主播康辉播报年月日之后,女主播海霞笑容可掬地补充道:“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霜降。”《新闻联播》说什么与不说什么,绝非日常对话般轻松随意,但自6年前起,《新闻联播》便开始播报二十四节气了,可见人们对它的关注。
谷雨
二十四节气的确立,与天文学的发展密不可分。公元前20世纪,中国人就开始利用观测鸟、火、虚、昴四星在黄昏时分南中天的时间,来确定春分、秋分、冬至、夏至,这是中国古人最先确立的四个节气。此后又结合星象、日月运行的位置等,并与天气状况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关联起来,二十四节气最终被确立。图为四季不同节气时的星空。摄影/张超
二十四节气的确立,与天文学的发展密不可分。公元前20世纪,中国人就开始利用观测鸟、火、虚、昴四星在黄昏时分南中天的时间,来确定春分、秋分、冬至、夏至,这是中国古人最先确立的四个节气。此后又结合星象、日月运行的位置等,并与天气状况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关联起来,二十四节气最终被确立。图为四季不同节气时的星空。摄影/张超
立夏
秋分
冬至
二十四节气为何还未入选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从远古时期开始,我们的祖先就仰望星空,祈求窥探时间流逝的秘密,他们根据日月运行的天文周期,创造了“年、月、日”等时间概念,并以此规范和指导衣食住行等各类活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直到有一天,爱迪生发明了电灯,白昼与夜晚的差异变得模糊;而工业化的生产线,更让每一天都变成日程表上均质化的数字,高效但索然无味。于是,人们愈发怀念那些由日月星辰掌控时间的美好年代,作为中国人,最先想到的是我们的二十四节气。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南开人王建军